阿辰:「那是我的東西耶?!?/div>
我:「欸他剛剛聽到你幫他把東西撿起來,以為你要還他,還很開心的跟你說謝謝耶~」
阿停:「還你啦!」(把筆的零件往地上一丟)
阿辰大怒:「你當我是你的僕人喔!」阿辰也氣到哭了。
我跑去安撫阿辰。跟他說,阿停他其實有想要還給你,只是他還是有一點生氣,不想要這麼快就對你好,所以不知道該怎樣還你。他可能想說在地上撿到的,所以丟回地上,才用這種方式。他如果真的不想還你,他就會把撿到的東西丟到垃圾桶,或是根本選擇不告訴你
。
再去找阿停:你其實是想還他的對不對,不然你不會主動跟我講你撿到這個。但你還是很生氣,所以不想要好好的拿給他,才會用丟的對不對?你看,阿辰很生氣耶,因為他的東西被丟到地上。如果你的連絡簿被人這樣摔到地上,你也會很生氣吧!你是故意要讓他生氣
的嗎?
我感覺阿停很不喜歡一個人被孤立,他想要建立關系!但他更放不下怒氣、面子、好勝心之類的東西。
經過一小段時間的游來游去,應該是阿停跑去找拿著球的kimi,開始玩傳球。阿辰跑去加入kimi那組,但因為筆的零件裝回去之后壞掉了,他心情不太好有點焦躁,一直哀筆壞掉了。我拿來看了一下,只是裝反而已,修好后跟阿辰說:「你的筆修好了啦,不要不開心了
!」之后三個小孩才真的開開心心的在玩傳接球、反彈球有的沒的。阿辰還會真心的稱讚阿?!竵G得好準好厲害喔!」(瞄準橫的欄桿)阿停也笑開心了。
這時已經快50分了,但他們才剛開始開心的玩,我也不太忍心打斷他們!直到后來雨越飄越大,我們一起用跑的回光合。我覺得后來看到小孩終于玩在一起,笑得很開心,在小雨中跑回去的路上也很盡興,自己也跟著覺得很快樂!
我很喜歡雅欣的觀察。
「阿停很不喜歡一個人被孤立,他想要建立關系!」
「你其實是想還他的對不對,不然你不會主動跟我講你撿到這個。但你還是很生氣,所以不想要好好的拿給他,才會用丟的對不對?」
「我知道他不是想獨佔一顆球所以搶走,而是不想被忽略、排除在游戲之外,所以才去鬧場。」
「他其實有想要還給你,只是他還是有一點生氣,不想要這麼快就對你好,所以不知道該怎樣還你?!?/div>
雖然雅欣的觀察可能不盡然都是正確的,但我們的行為確實時常代表著某種需求和意義,盡可能往深處去挖掘這些需求與意義時,我們總是會發現,那都是一些很正當、很根本的事,像是被愛、被接納、被肯定。如果我們能夠看見這些,我們就能夠憑著這份溫暖的理解
,去接納孩子一時的情緒與衝動,用陪伴取代指責或懲罰,好好陪在孩子身邊,找出不同的、滿足需求的行為方式。孩子們也能像阿停這般,逐漸找到一個自己喜歡也被人接受的方式,去表達、滿足自己的需求。
ABC會這件事情的人,就是這群孩子了。他們每一個人都曾經做過大大小小的事情,讓其他的人對自己不滿;他們每一個人也曾經被做過大大小小的事情,而對其他人心生不快。但他們總是能夠分清楚,一個人在某些條件下所做的事情,并不能代表那個人的全部。他們也
不會因為某個人的某些行為,就全盤否定那個人的本質。
他們會生氣,但他們也會衷心地讚美。像是阿辰在和阿停激烈地衝突后,一時之間滿腔憤怒,但在不久之后,卻又能很誠懇地讚美阿停的球技。
我想,這或許是因為孩子們對人的認識十分真實,知道人就是會犯錯,偶爾會失控,也會有一些無可奈何、連自己都受不了自己的時候。
也或許,正是因為他們對人沒有過度美好的期許,才讓他們能夠如此溫柔,愿意去信任與接納別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