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近臨時擔任起「小六生的客串家長」后,不得不感佩孔老夫子的「色難」一詞,真是太有道理了!
所謂的「色難」,指的是為人子女、當學生的,在面對長輩的教導時,臉上要表現出合適的表情,是一件困難的事。
自從ABC近臨時擔任起「小六生的客串家長」后,不得不感佩孔老夫子的「色難」一詞,真是太有道理了!
所謂的「色難」,指的是為人子女、當學生的,在面對長輩的教導時,臉上要表現出合適的表情,是一件困難的事。
常常看到有父母親或老師,在和孩子溝通時,小孩子滿臉不悅的表情。這代表孩子此刻的內心,是不以為然的;也或是孩子現在并沒有認真面對自己的錯誤,只停留在表層的發洩
情緒狀態而
已。
但是啊,往往是在這種狀態下,溝通是無效的。父母親再怎麼用力和孩子溝通,只是換來被認定為「厚,又在說教了!」、「又在嘮嘮
刀刀的碎碎唸了」。大人們若沒有糾正孩子的態度,長
久下來,彼此之間的對話,就會失去了它的力度!
所以在和孩子溝通時,如果發現他滿臉不稿興的表情,其實我會嚴正的指出來:「為什麼我們每次在說話時,你總是這種不稿興的表情?是不是我說的你不認同?那麼你可以說出來,我們可
以好好討論一下?」
如果孩子表示他有不同的想法,那麼我會仔細聽他說,認真思考他的意見;但如果他表示不是因為談話內容,而是本身情緒問題,那麼我會跟他說:「那以后可不可以把你那種表情收起來?
畢竟做錯事的人不是我,請你給我一個微笑好嗎?」
在下一次,如果在和這孩子溝通時、孩子又表現出這樣的表情時,我就會立即提醒他:「表情不對,把那不稿興的表情收起來!」
說也奇怪,幾次之后,在和孩子溝通時,孩子自己就會盡量收起那些令人不舒服的表情。收起了這些表情,我們的對話才會開始展開,溝通才會有意義。
「色難」,真的是很難,但,這真是一種習慣問題;而習慣,是可以被教導的。為了孩子好,我們現在就得為他們指出他們的問題,教導他們該如何在當下,做出ABC正確的表情與反應來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