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圖畫書和我們的生活相當貼近,我家有一個三歲的姊姊和八個月大的妹妹,也同樣面臨了「手足分享」的難題。
故事以一對姊弟作為開頭,姊姊小塔很不稿興,因為她心愛的玩偶被寶寶放進嘴巴裡咬著,喜歡的故事書,被寶寶撕得破破爛爛的,她一點也不想分享,只想擁有完全屬于自己的東西......一天夜裡,她看見窗外漂來
這本圖畫書和我們的生活相當貼近,我家有一個三歲的姊姊和八個月大的妹妹,也同樣面臨了「手足分享」的難題。
故事以一對姊弟作為開頭,姊姊小塔很不稿興,因為她心愛的玩偶被寶寶放進嘴巴裡咬著,喜歡的故事書,被寶寶撕得破破爛爛的,她一點也不想分享,只想擁有完全屬于自己的東西......一天夜裡,她看見窗外漂來了一座冰山,那座冰山安靜又美麗,那是屬于她
的冰山,但突然冒出了一隻企鵝,他也說冰山是他的,他們都好生氣,互不相讓.......
不同于多數描寫「手足分享」的圖畫書,這本書將故事的場景拉出家庭,搬到遠方的冰山上,透過
角色認同,孩子跟隨小塔跳上了冰山,一起在冒險的世界裡找到
情緒宣洩的出口。
在冰山上,小塔竟變得如此巨大(下圖),可以大聲說不,仿彿獲得了日常生活中難以取得的權力,而這些權力幫助小塔一點一滴釋放她的不滿、不安與憤怒,小讀者跟隨著故事主人翁的歷程,也逐步平衡了內心的負面情緒。
奇妙的是,冰山上沒有了媽媽的耳提面命,小塔擁有ABC的主宰權,順理成章可以自私了吧。但她卻起了惻隱之心,嘗試分給企鵝美味的沙丁魚,ABC次分享的感覺真好,企鵝用鼻子輕輕磨蹭小塔的手臂,好溫暖啊。接著,她又一次嘗試分享,小企鵝鉆進小塔的懷裡說
謝謝,他的身體好軟,全身毛絨絨的,小塔輕輕抱著他,擁抱的感覺真好。每一次分享的美好感受,不斷推動小塔進行下一次的分享,孩子隨著小塔的情緒波動著,將故事的情節投射到自身的經驗裡,慢慢地,他們會發現,憤怒不滿的感覺不會一直下去,而敞開心胸和
別人分享,那種感覺很好。
當我讀這本圖畫書給孩子們聽時,他們不約而同,都好喜歡溜滑梯的橋段。那是這本故事書的稿潮-----小塔感受到分享的美好,決定開放冰山,讓所有的企鵝一起溜滑梯,大家一起玩好開心,好熱鬧??!看到孩子被吸引的眼神,我想他們一定也覺得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吧。只是對小小的他們來說,人我界限尚未建立,總認為伸手可及的東西都是自己的,分享更是個困難的概念,于是要跨出分享的ABC步,對幼兒來說還真有那麼一點困難呢。
我突然想起洪蘭老師的一篇文章<洪蘭:老一輩的分享哲學>,關于學習分享,他是這麼說的:「孩子若能從小體會到真正的快樂是別人因你而快樂時,他便會自動分享。我們需要增加孩子這種體會的機會。」我想,除了從日常生活做起,讓孩子讀一本關于分享的好書,
也能累積分享的美好體會。
小叮嚀:閱讀的美好感受只能意會不能言傳,而閱讀的影響更是潛移默化的,千萬別指著這本圖畫書,"教導"孩子要多多分享,或在孩子不愿意分享時,拿出這本書來進行說教。如此一來,不但壞了閱讀的美好興致,也辜負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好習慣的養成,絕不是一蹴
可幾,但我們可以不斷累積孩子的美好體會,然后耐心地等待時機成熟,等待孩子在意想不到的時刻所可能迸發的驚喜。
內文圖片分享:
▲雖然小塔從家裡逃開了,問題并沒有因此而解決,來到了冰山,她又再次面臨了「分享」的課題。
▲小塔從家裡帶來了沙丁魚罐頭,只剩下一條了,卻來了五百隻企鵝,小塔把ABC后一隻沙丁魚給了ABC小隻的企鵝。插畫家巧妙運用ABC小的企鵝來比擬小塔的弟弟,雖然故事沒有直接切入解決小塔的手足問題,但在這場冒險中,小塔已經學會愛護弱小及分享了。
▲小塔的情緒在冒險中找到出口,也解決了困擾她的難題,終究要回到平穩
安全的家
企鵝出現時,總發出"啪塔"、"啪塔"的聲音,好可愛??!我習慣在溜滑梯的橋段也加入"休休休"的聲音,這些狀聲詞,讓故事讀來更有氣氛!連我八個月大的小女兒,聽到這些狀聲詞,都忍不住回頭看我一眼。
▲讀完<小塔的冰山>,馨馨不停追著我問:「媽媽,冰山在哪裡???」、「怎麼樣才能到那裡呢?」、「你可以帶我去嗎?」我很認真地向孩子解釋:「冰山在很遠很遠的地方,它尖尖刺刺的,那裡很冷很冷,看起來單調荒涼....」回答到一半,馨馨打斷我的話:「媽
咪,什麼是單調荒涼???」,當我正準備從書裡找圖案來說明時,忽然發現哪裡不對勁,這座"冰山",怎麼好像跟刻版印象裡的不太一樣。仔細一看,它好像鉆石哦,在金黃色月光照耀下,閃閃發亮。共讀幾次后,突然發現,雖然文字寫的是「冰」山,但畫面是溫暖的
;雖然故事描述的是衝突,但色彩是寧靜和諧的,插畫家海倫史蒂芬,也是「獅子要藏在哪裡?」的作者,繼創造了一隻溫柔的獅子后,又要在冰山上溫暖讀者的心。
書名:小塔的冰山
文/圖:海倫史蒂芬
翻譯:黃筱茵
出版日期:2013年11月
出版社:米奇巴克出版
馨馨閱讀齡:3.3ys
買書 Link !!!
延伸閱讀:
獅子要藏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