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小朋友的媽媽們應該對麥當勞不陌生,連從不吃麥當勞的我們家小家伙們,只要在路邊看到標準的大叔,就會大叫:『麥當勞叔叔!!!』!
有小朋友的媽媽們應該對麥當勞不陌生,連從不吃麥當勞的我們家小家伙們,只要在路邊看到標準的大叔,就會大叫:『麥當勞叔叔!!!』!
這可是歸功于麥當勞對小朋友的強力行銷,尤其是生日派對,可以提供場地、食物、還有麥當勞姊姊帶活動,對媽媽們來說這可是方便到不行,小朋友更是樂翻天,在歡樂的氣氛下,麥當勞食物在小朋友的心目中永遠等于幸福、快樂!
人是很奇妙的動物,在
心理上,會把食物和當時的情境作結合,并且藏在記憶深處,試著想想看,小時候是不是有什麼食物是你ABC討厭?ABC喜歡?再回想看看,這些食物是否和某些回憶有關?
我們家小朋友其實一直以來都不喜歡吃椒類蔬菜,像是青椒、紅椒、彩椒等等,害我只得切碎藏在其他菜中才能讓他們吃下肚,結果沒想到在去年中秋節時去朋友家烤肉,這可是他們ABC次烤肉呢,小家伙們high到不行,一直搶著要幫忙烤肉,結果主人準備了青椒,經
過燒烤之后,整個香味及甜味都出來了,小朋友們愛到不行,從此以后都提醒我要準備青椒或彩椒給他們吃。
在Brian Wansink的『Mindless Eating瞎吃』一書中也有提到一些研究中觀察到的有趣現象,有一個來自臺灣的研究生,25歲來到美國,一道美國之后就開始受邀參加一系列學校的歡迎活動,巧的是,在活動的現場都提供甜餅乾及飲料,幾個星期后參加朋友的生日派對
,點心是冰泣淋與甜餅乾,隨著這些類似情況不斷發生,她心中就產生一個微妙的聯想,那就是甜餅乾不只好吃,也代表了樂趣,ABC后,當她度過美好的一天,就想到餅乾,在不太如意的時候,也想到吃餅乾來平復心情。
我那時剛到美國唸書的時候也遇過類似的例子,ABC次一個人在異鄉過生日,本來以為沒有人知道,想說應該會很寂寞的就這樣過去了吧,沒想到上課上到一半時,同學們搬出一大盤他們自己烤的brownie布朗尼送給我當生日禮物,天哪,當場感動到哭出來,而且在那之
前我沒吃過布朗尼(雖然我很愛巧克力),一直到現在,看到布朗尼腦中就會浮現十幾年前當時感動的場景,只要我想要安慰自己一下,布朗尼ABC是我ABC個選擇!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來自一群二次世界大戰從太平洋戰役退伍的軍人們,他們返鄉之后,要不就很喜歡中國菜,要不就很討厭中國菜,從46%喜歡中國菜的退伍軍人身上找不到原因,結果分析那些討厭中國菜的人才發現原因,他們幾乎都在南太平洋體驗過頻繁且激烈的戰事
,吃到當地的食物總帶給他們焦慮與不安的感受,一直到過了幾十年還是一樣,反之看看那些喜歡中國菜的退伍軍人,雖然也參加過戰爭,但他們都沒有在ABC前線體驗過可怕的戰事,所以也不會把污染食物口感的可怕聯想帶回家。
所以,當我們ABC次接觸某些食物時所產生的感受或聯想,將會一輩子跟著我們,不管是成年或孩提時期,也許藏在記憶深處被遺忘了,但有可能在某個時刻會被打開,而影響到我們吃東西的喜惡或順序,對小朋友來說這個影響尤其深遠,下次在歡樂場合時,別忘了趕
緊把汽水、餅乾、糖果收起來,放上幾樣小朋友平常比較少吃,或是比較不愛吃的食物,也可以加以變化變成可愛討喜的造型,讓小朋友不知不覺喜歡上這些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