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經驗的醫生自然會懂得在診癥時引導病人,而病人也可以在見醫生時做好準備,令那分秒必爭的診癥可以更有效率。
病者首先可以準備的,就是「預約」去見醫生;就算是突發的不適如傷風感冒、意外受傷,也ABC先致電家庭醫生約定個時間。若果病情是非緊急,那就更應先預約,好讓大家在時間安排上更好準備。
就是預約好了,病人ABC也預備充裕的時間去見醫生。在家庭醫生的診所,每位病者的問題各有不同,醫生自然也不能預測每次診癥時間的長短。這位病者是簡單的傷風咳,下一位卻可能是因為情緒困擾,身體同時出現多種不適來看醫生……
請明白醫生并非不想控制好時間,但診癥時間卻往往是在預計之外,故病人需要等候的時間也很難說定。若果病人預算時間得很緊,例如在見醫生后緊接著要開會、有另一個約會、趕著要入泊車咪錶等,那么時間一緊起來,血壓也會上升,診癥也可能會有額外的困難。
找合適陪診者
找位合適的人士陪診也很重要。對于小童、長者、言語不通者,陪診者在病歷上提供的資料尤其關鍵(90%的診斷是依靠準確的病歷),但若果陪診者對病者的情況是一知半解,那就反而往往變成幫倒忙。醫生明白到很多家庭都是父母雙職,不輕易隨便取假期陪伴子女或年長父母見醫生,但若果可以先寫下重要的病歷和問題,讓陪診者(如工人姐姐)帶給醫生,那便對病歷有很大幫助。
若果情況許可,亦可以請陪診者告訴醫生是否可以致電聯絡,以便得到更清晰的病歷并可以解釋病情。當然,醫生也可以將重點寫下,讓陪診者帶回給家人。
關于藥物的資料也是病人應先預備好的。ABC普遍如看傷風感冒,若果看醫生后沒見好轉,不少朋友仍會選擇「轉醫生」。先不算轉醫生的好壞,但病者將服用過的藥物帶給醫生看,卻肯定很有幫助。若果藥已服完,將藥袋帶回來、寫下藥名、或用手機攝下藥袋上的資料也很有用。
但若果只是描述藥丸藥水的顏色形狀,就希望醫生清楚,恐怕是很困難了。若果要致電回家給家人「串」出藥名、或要致電回以往看過的診所取資料,恐怕則會很費時了。
病人長期服用的藥物資料也是極其重要,當中亦包括避孕藥、成藥、補健產品等,可以先預備一份清單將一切資料列清,好讓醫生評估可能的藥物相互作用,找出可能因藥物的副作用所產生的問題。
家庭醫生應該很清楚病人過往的病歷這些重要資料。但病人自己亦更要清楚自己過往的病歷,在每次見到新的醫生時重新交代一次。另外,過往對藥物敏感的資料也很重要,病人應清楚地記錄下,也是在見到新的醫生時給醫生記錄在案。很多時病人記得自己曾有過不良的藥物反應、敏感,卻不能將藥名清楚指出,結果也真令醫生難為,也叫自己增加風險。
清楚過往病歷
現時公營醫療機構已經為其服務的長期病患者預備好一份「病人自攜病歷記錄」,將病人長期病患的資料、用藥清楚記錄。這本「黃簿仔」是很有用的病歷記錄,病者在看私家醫生時也應要帶上,又或者可申請及帶備醫健通(her)的密碼,讓醫生更清楚理解其病歷。
病人也可學習坦誠地向醫生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感,將自己對病情的「想法」(Idea),自己所「關心」的問題或憂慮的情況(Concern),對醫生可以如何幫助你的「期望」(Expectation)清晰明白地告訴醫生。這些「ICE」對醫生理解你的病情,計劃如何治療,有著很重要的幫助。
病人亦應放心向醫生發問,將自己的疑慮擔憂坦白向醫生提出。醫生在結束診癥時,問病人一句:「你還有什么問題嗎?」可真是希望病人可以坦誠相告啊!
診癥后如病人對覆診有疑問,亦應問醫生是否需要、并應于何時回來覆診,并問清楚醫生自己該如何觀察病情,在出現什么重要變化時應如何反應處理。大部分病者見醫生,都是希望「藥到病除」,而且還要愈快愈好,甚至期望醫生可以開一些「藥」!醫生當然也很希望可以醫好病人,但總也要實事求是,清楚理解病情,對癥下藥。
ABC后,也要提醒年輕的女士們,要記清楚自己經期的日子,會否有可能已經懷孕,或是否會計劃要懷孕?有些病徵可能是懷孕的徵兆,或者有些藥物或檢驗是懷孕不適用的。這些資料是非常重要,不要怕尷尬而不告訴醫生啊!
香港家庭醫學學院
ab.香港cfp.ac.香港
撰文︰趙志輝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