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試著大聲讀出這些句子,記得,要很大聲唷!大聲朗讀,可以制造出一種“聲音回旋”的效果,像忍者練武,隱密的,沒人知道、卻可以一點點、一點點累積在腦海里,慢慢“增強功力”:
1.今天我去上學,走在路上,什么都看不見。
2.有一天,我去上學,走在路上,什么都看不見。
3.在一個早上,我去上學,什么都看不見。
4.有一個早上很冷,我去上學,走在路上,什么都看不見。
5.早上很冷,上學時走在路上,什么都看不見。
6.早上很冷,上學時走在路上,到處霧茫茫的,什么都看不見。
大聲朗讀這些句子,ABC少三次。
<--ads-->
隨著我們的聲音,慢慢可以感覺到,“今天”、“有一天”、“在一個”、“有一個”這些我們ABC常見的開頭,很穩、很平,我們的感情跟著也穩穩平平的,沒有感覺、沒有起伏,沒有任何新鮮有趣的印象,像走在一條直直平平、沒有任何風景的路上,一分鐘,兩分鐘,五分鐘,十分鐘,三十分鐘,三百分鐘……,一路都直直平平的,沒有變化,這樣走下去,當然會打瞌睡。
這些常常出現的開頭,就像直直平平的路,沒有變化,讓人看著看著就想打瞌睡。
如果我們一開始,就勇敢地把這些“習慣用語”,無論是“今天”、“有一天”、“在一個”、“有一個”……都打上“禁止”符號,腦子里一浮出這些句子,就先響起警報聲說:“No!”
一旦去掉平板的開頭,直接進入“現場”----“早上很冷,什么都看不見”,這時,氣氛強烈,好像有一個像電影一樣的“畫面”,直接呈現出來;當畫面鮮明呈現后,只要加上一點點感覺和情緒的捕捉,“到處霧茫茫的”,就好像為整篇作文做了一個精彩預告,覺得有什么事要發生了,讓人很想繼續讀下去。
再大聲朗讀以下這些句子,同樣地,重復讀三次,拿出一枝筆,在方框上打勾,勾出自己ABC喜歡的一個句子。
1.今天很冷,到處霧茫茫的,什么都看不見。
2.有一天,天氣很冷,到處霧茫茫的,什么都看不見。
3.在一個很冷的地方,到處霧茫茫的,什么都看不見。
4.有一個很冷的地方,到處霧茫茫的,什么都看不見。
5.冷冷的冬天,到處霧茫茫的,什么都看不見,四周一片荒涼。
6.好冷,到處霧茫茫的,什么都看不見,四周一片荒涼。
怎么樣?當我們讀過三次“今天”、“有一天”、“在一個”、“有一個”……的平板開頭,是不是覺得有一種決心,要把這種“讓人打瞌睡的開頭”,一口氣敲醒!提醒自己,永遠不要用“今天”、“有一天”、“在一個”、“有一個”做開頭。
那么,我們到底要怎樣創造出一個“好的開頭”呢?
試著用“畫面的細節”,像“冷冷的冬天,到處霧茫茫的”、“花有好多顏色,襯著葉子在跳舞”、“媽媽的頭發很長,在月光下,亮亮的”,……鋪陳出一個幾乎可以讓人看得到現場的“直接的畫面”。或者,用一種“感覺和情緒”的刻畫,像“好冷,到處霧茫茫的”、“窗外的雨好急,暴風雨讓人害怕”、“風很頑皮,卷起滿天的葉子”……,來預告一篇讓人好奇“接下來到底會發生什么事呢?”的作文。@
摘自:《快樂寫作文:進階作文法寶》大樹林出版社提供
(weiab.tuozhan.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