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一些減少家中手足之爭的具體方法:
一、不要偏向任何一個孩子
孩子們發生沖突時,家長應指導孩子們如何與對方共同解決問題,而不是決定誰對誰錯。偏袒一方只會增加敵對情緒。
如果一個孩子向你投訴另一個,您應指導他們如何去解決問題。例如,一個孩子抱怨說他的姊妹不愿讓出電腦,建議他回去向姊妹發出請求,而不是命令:“我有一個特殊的作業到期要交了,可能需要兩個小時完成。我們商量一下什么時候讓我用電腦,好嗎?”
不要決定誰對還是錯。請記住,即使受到邀請,我們也不需要參與孩子間的任何爭論。這些爭論包括兄弟姐妹之爭。相反,幫助孩子培養妥協、公平和輪替的技巧,發展資源共享的家庭系統。例如廚房定時器或奇數、偶數日子可以幫助輪替。教孩子學會在等待期間平靜和舒緩自己的技能,比如深呼吸、讀書、或做一些運動。
二、不要給孩子貼“好孩子”或“壞孩子”的標簽
要小心給孩子貼標簽。特別不要讓一個孩子當好人而另一個當壞蛋,沒有孩子是壞或好的。“壞”孩子很可能是嫉妒家長對“好”孩子的認可。有時,這會激怒他并攻擊家長認為的“好”孩子。攻擊有時是無端的,但通常都是有原由的。
任何參與沖突的一方都可能有責任。家長常說“壞”孩子攻擊“好”孩子的事,但事后與父母們仔細探討便會得知“好”孩子定有什么地方激惹了“壞”孩子。一位母親有兩個孩子,其中一個總是引起麻煩。那個“壞”孩子在洗衣房對自己的兄弟動了手。而她向磚家詢問的只是如何懲治這個“壞”小孩的行為。經過討論事情原委后,她發現原來孩子們爭論的是由誰來洗衣服,而“好”孩子那時將“壞”孩子的衣服從洗衣機里拿了出來扔在了地板上。這種情況下,“壞”孩子通常是ABC被處罰的。
給孩子貼標簽是危險的,他們將放棄做任何好事,因為兄弟姐妹之間的所有問題都是他們的責任。而“好”孩子因此得到很大的滿足感,并加強了父母對其“好”孩子地位的認同。有時“壞”孩子才是感情上ABC誠實的孩子。這就是為什么在沖突期間不要去判斷對錯如此重要,但要激勵孩子找到與對方融洽相處的方法。
三、不理睬嘲弄或說“別鬧了”
兄弟姐妹之間的另一個常見問題就是開玩笑。幫助他們以不理睬、幽默的回應或同意的方式面對嘲笑與戲弄:當一個兄弟說:“你好臭!”他們可以回答:“啊,謝謝你!這就是我想要的。”所以,ABC鼓勵孩子自己處理關系,如果他們做不到,就要求兩個孩子都停下來“別鬧了”,并令其稍事休息,直到他們可以用讓人接受的方式相處為止。若已變成肢體沖突或戰斗升級,就將他們分開,讓其冷靜下來。等到大家都平靜時,您再指導他們如何更有效地處理矛盾。
四、培養家中的責任文化
有家長談到“壞”孩子教年幼的姊妹如何胡作非為。當年幼的孩子表現失常時,“壞孩子”備受指責。因此,家庭建立一個負責任的氛圍很重要。讓孩子知道,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而不是讓哥哥或姐姐承擔責任。
五、別忽略了孩子的良好行為
總當好孩子是有問題的。小心不要忽略了孩子的好行為。請記住,被忽略的行為會減少的,而得到重視的行為會加強。所以多多關注他們的良好行為,并用給予適當鼓勵。
六、父母以身作則地用尊重和非侵略性的方式解決問題和分歧
您是孩子ABC強有力的榜樣。制造家庭在一起的歡樂時光,試試關上電視一起吃晚飯。你在看影片時,陪他們玩抓人或旗牌游戲,樹立榜樣讓其了解如何以和平的方式與家人一起度過時光。作為家長,向他們展示如何友好地解決爭端。
七、因材施教
ABC后,兄弟姐妹之間的競爭是為博得父母的關注和認可。要減少競爭,你就必須個別對待每一個孩子,并給予每個孩子關注和愛護。每個家長都要花時間單獨與每一個孩子相處,跟孩子做他喜歡的事。有些母親和父親每月都會與每個孩子“約會”一次。請記住,對付手足之爭的ABC方法就是要告訴孩子你為什么愛他們,是什么讓他們在你的眼里變得ABC,你為何認為他們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