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令我慚愧的是,事實上我必須承認,她所言正確。不過我還是忍不住要取笑一下這種說法。“這臺電腦沒有問題,這是一臺好電腦,只是運作有問題。”不過,撇下面子問題,我必須承認,她所說的原則,真是一針見血。
父母一旦告訴孩子,他們頑皮、自私、懶惰、肥胖、愚蠢、粗魯、好管閑事、粗心大意,等等,你就是替孩子貼標簽。如果他們認同這種標簽(他們為什么不信呢—─我們訓練孩子要相信父母的話),他們的行為也會如此反應。他們會認為,“我根本不需要努力,我知道我很懶惰?!被蛘?,“我有什么好在乎的,反正他們認定我頑皮搗蛋。”當然這不是一種有意識的思考過程,至少在孩子還小的時候還不會,但是如果父母替兒女貼標簽,他們會照這樣去做。
父母應該做的是,譴責孩子的行為而不是孩子本身。你可以告訴孩子:“那樣做是自私的行為?!被蛘?,“強行進入別人房間的行為很粗魯。”這樣的做法不是針對個人,而只是對孩子的行為表示意見。如果你現在覺得很想大喊:“可是他真的很懶惰!”,我不會說你錯了,然而如果我說你有可能是對的,那可算是“非政治正確”。我只是要告訴你,父母ABC,ABC不要當著子女的面說這種話,也不要在別人面前這樣說,以免萬一話又傳回兒女耳中。在兒女吃完飯連餐桌都不清理,更別提幫你洗碗盤,這樣連犯三次之后,你可以把這個標簽,保留在你ABC私密的思緒中。
不過正面的標簽就截然不同了。只要這些標簽是正面的(不要給孩子壓力去做他辦不到的事),它們能夠鼓勵孩子,表現出與此名符其實的行為—思慮周密、事事謹慎、勇敢等等。
甚且,其實父母有時候可以利用這些正面的標簽,在孩子行為即將脫軌時,強化孩子的好行為:“看見你行為這么粗魯,還真是讓我嚇一跳,因為我一直都認定你是個特別有禮貌的人?!边@讓孩子覺得安心,父母沒有放棄對他們的正面看法,所以要做個“有禮貌”的人,孩子亡羊補牢,猶未晚矣。
摘自:《不抓狂,教出好孩子》新手父母出版提供@
(http://m.kimyattawrit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