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之道」在小便
古人對小便的重視,更多是在養生方面。中醫認為小便與肺、腎、膀胱息息相關。肺主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腎是水液排出關口,而且也是整個水液代謝的原動力,調節每個環節的功能活動。膀胱藏津液,津液中之余濁部分,經氣化排出為尿。小便的通利與上述臟腑組織密切相關。有關古人重視小便,大文豪蘇東坡在《養身雜記》中稱:「要長生,小便清;要長活,小便潔。」道家經典《南華經》也說:「長壽之道都在大小便裏。」小便清利、潔凈,表明人體臟腑功能正常,水液代謝正常,其中對人體有害物質也能排除乾凈。若小便有異常,則說明人體水液代謝的某個環節出現了問題。因此,保持小便的清利,甚有益于健康。
「小便養生」訣
以下四項「小便養生」訣, 主要為男性而言,但其原理對女性也一樣,再者如讀者能結合筆者上期「小便補腎」法一起做,會有很好補腎和養生效果,不可不知,不可不試:
一、下蹲式排尿:男人宜像女性那樣大小腿曲摺,下蹲著排尿,這可引起另一系列相關的肌肉運動,加速腸內廢物的清除,縮短小便在體內停留時間,減少人體對尿液中含硫化氫、吲哚糞臭素等致癌物質的吸收。曾有醫學研究顯示,採取下蹲式排尿的人比站立排尿的人,患癌率低40%,這也是習慣下蹲排尿的印度人,腸癌發病率低的秘密之一。
二、常每小時排尿:人們通常的習慣是,有了尿意才去洗手間,但美國國立身體中毒研究所的磚家認為,不管有無尿意,都應每小時排一次尿。因尿液中含致癌物質,可侵害膀胱的肌肉纖維,破壞細胞,促發癌變。研究人員發現,尿液在膀胱內停留時間愈久,致癌物質愈多,因此,常每小時排尿一次,可有效降低膀胱癌變率。讀者可參考此養生法,但需注意的是,有便意之后,務必及時排尿,長期刻意憋尿,對腎與膀胱有害,易起病變。
三、排尿后不立即坐下:男性在排尿后,尿道的內外括約肌會閉合,使前列腺部的尿道形成一個閉合腔。若排尿后馬上坐下,會加大閉合腔內的壓力,造成殘留尿液反流,可引發前列腺炎。因此,男性宜常在小便后站立三至五分鐘,然后才坐,以達養生之效。
四、排凈殘余尿:由于男性尿道比較長,易出現排尿不凈,可造成尿路感染。小便后,用手指在陰囊與肛門之間的會陰部擠壓一下,為求排出殘余尿,此法對前列腺炎患者更有保健作用。另外,如筆者曾極力提倡勤做提肛運動,可增強會陰部肌肉和尿道肌肉的收縮力,也可使殘尿盡快排出。有關提肛之法,可翻看本欄之《乾隆養生秘法——提肛》和《「九陰真經」提肛法》有詳述。
作者磚研宮廷秘方
研究助理:文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