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骨這名字的由來源于古時的奴隸社會。由于這骨比較表面,殘酷的主人便在奴隸身上這個位置穿過及鎖上鐵鏈或繩索,防止他們逃走。鎖骨是位于頸部和胸腔接合處打橫的一條長骨,是上肢肩胛骨和身軀接合ABC的骨性聯繫。它的形狀呈S形,而絕大部分也是在皮膚下面(正宗的皮包骨),并沒有厚厚的肌肉包裹保護。正因如此,當受到外來的撞擊如打欖球或柔道,壓力便直接傳到鎖骨,導致骨折。此外當打側跌倒肩膊著地時,也可以把巨大的壓力傳到鎖骨上,令其受傷。
骨折出現后,病人會察覺到鎖骨變形,患處會出現紅、腫、熱、痛等急性發炎血腫徵狀。任何的肩膊活動,只要牽動到鎖骨,也令病人感覺疼痛非常,所以用健肢或繃帶去固定受傷的肩膊可令不適減少。雖然併發癥的機會很少,但也要留意表面的皮膚有否被骨折兩段刺破及患肢有否局部失去知覺或脈搏。若不幸出現此情況便需要緊急手術修補。
大部分的鎖骨骨折也不需要動手術。 在受傷的初期可以用手掛帶或八字繃帶去固定患處以減少疼痛的發生。當兩至三個星期后痛楚漸漸消失,便應盡快開始物理治療如肩膊的鐘擺運動。這樣的骨折一般需要兩個月時間便痊愈。
雖然骨折痊癒后未必會完美地連在一起,而是隆起了一個結節,但一般不會有任何功能上的影響,只是外觀有一點差異罷了。
作者為骨科磚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