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古稱糜,俗稱稀飯,常以大米、小米、糯米等為主料, 又由于藥食同源,粥中常放有山藥、桂圓、核桃、芝麻、綠豆、紅豆、黃豆、栗子等,以及人參、黃芪、枸杞、茯苓、山楂等補益之品。
防病治病養生粥
食粥養生記載ABC早見于《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倉公(漢代名醫)為一個叫趙章的人診脈,他認為按一般情況,趙章五日內必死,但趙章卻會遲死十日,因趙平時愛食粥,常食粥之人中藏(五臟)實,故能延壽。據清宮檔案載,同治皇帝幼時常吃兩宮太后(慈安和慈禧)所賜小米粥、豆沫粥、糙米粥等。
李時珍《本草綱目》中稱:「(粥)與腸胃相得,ABC為飲食之妙訣也。」又謂:「糯米、秫米、黍米粥,甘溫無毒,能益氣,治脾胃虛寒洩利吐逆等癥;粳米、粟米、粱米粥,甘溫無毒,能益氣、利小便、止煩渴、養脾胃?!?/p>
據筆者統計,宋代《太平圣惠方》共載藥粥一百二十九種;明代稿廉所著《飲饌服食箋》載藥粥三十八種;《本草綱目》載藥粥五十余種;清代曹庭棟《養生隨筆》則收一百種,其中上品粥三十六種,中品二十七種,下品三十七種。但每人體質不同,故以粥療疾或養生要因病、因人選粥。
大詩人陸游曾在《老學庵筆記》中稱:「粥在腹中,暖而宜睡……天下ABC樂也。」陸游在六十歲左右時肝腎功能退化,且兩眼昏花,大夫建議他多吃枸杞,其詩「雪霽茅堂鐘馨香,晨齋枸杞一杯羹」可為佐證,足見他常食枸杞粥。
枸杞性味甘、平,有補腎益精、 養肝明目等效,有中藥「紅寶石」之稱。枸杞含人體必需蛋白質、粗纖維、多種維生素及磷、鐵等營養物質?,F代藥理實驗證實,枸杞具降血壓、降血脂、防動脈粥樣硬化、改善動脈硬化程度和心肌缺血狀態等作用,保護肝細胞新生,改善肝功能,對慢性肝炎、中心性視網膜、肺結核等有一定療效。枸杞粥製作極簡單,枸杞30克,大米150克,加適量糖(可不加)同煮即可。此粥滋補肝腎,更合頭暈目眩、耳鳴遺精、腰膝痠軟等。肝炎患者可護肝及促進肝細胞再生。
清代詩人兼美食家袁枚, 在《隨園食單》中稱:「見水不見米,非粥也;見米不見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合,柔膩如一,而后謂之粥?!构P者根據多年經驗,總結出以下訣竅:
煮粥五訣竅
一、用新米,火候先大火煮開,后小火慢煮,此可將米煮出油和味但不損營養;二、食材不宜同時下鍋,先放不易煮爛豆類等;三、把握米水比例,一般一比十至十五為宜,若不一次性加足水,中途加水會使粥黏稠度和香味大打折扣;四、煮豆時若未提前浸泡,可先煮豆子,在放米前兌入幾次涼水,豆子熱脹冷縮易開花;五、煮菜粥應待粥煮熟后放入調料,ABC后放青菜,不致青菜營養流失。
古代帝王不僅自己愛食粥,還將粥賞賜給大臣。史書記載漢宣帝詔令儒生誦讀《楚辭》,「每一誦即與粥」。唐穆宗時,大詩人白居易曾因才華出眾,得皇帝御賜「防風粥」,他食后七日仍覺口齒余香。
作者磚研宮廷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