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很多時候乃由兩種或多種因素所造成,所以我們應從簡單入手,首先辨認并排除各種非情緒失眠因素:
1.環境因素:寢室內溫度、 聲響、光線、床鋪的舒適度,以及睡眠規律受到打擾〈時差反應、晝夜輪班工作〉;
2.飲食因素:過饑過飽,服用某些藥物,吸煙飲酒,午后飲用含咖啡因飲品〈咖啡、茶、可樂〉;
3.其他疾患因素:包括各種痛癥、皮膚過敏痕癢、咳嗽、 哮喘。
醫生通過詢問詳細病史, 利用睡眠記錄、腦電波儀器,來幫助病人查找失眠的原因,如有發現上述各項非情緒因素,必先逐一排除,即使確診失眠病人兼患情緒病,首先排除非情緒因素亦有助減輕失眠程度,進而有助減輕情緒病。
當情緒病遇上失眠癥
情緒病變化多端,焦慮、驚恐、憂郁、狂躁、強迫的癥狀可以交替出現,而且都常伴不同程度的失眠癥。
情緒病與失眠互為因果, 人們總以為睡眠狀況是情緒病向好或轉壞的指標,其實睡得好情緒未必好;過于緊張失眠,睡不好更傷大腦,形成失眠—— 情緒病惡性循環。
當情緒病遇上失眠癥,ABC需要照顧的是病人情緒,失眠只是其次。但是,失眠會造成病人巨大的心理壓力,甚至引起驚恐或焦慮,他們恨不得服藥后一覺睡到天光,以為暫時把問題掩蓋,情緒就有機會好轉。其實,失眠只是一種癥狀,不能代表情緒病,應該把情緒病與失眠癥分開對待,即使一時睡眠的質和量都未如理想,白天疲倦乏力、反應遲鈍、精神難以集中,也沒有什么大不了,人累了總會睡的,無謂形成惡性循環。
安眠西藥vs安神中藥
然而,解決次要問題〈失眠癥〉對改善情緒病確有益處。失眠是一種慢性癥狀,用藥治療的話要有長期預算,醫生病人了解中西藥物的作用原理、用法及副作用,可以共同選擇ABC用藥方案。
西藥的安眠藥原理是抑制中樞神經系統,令它不要那么活躍,讓人昏昏入睡,但長期服用可能會造成依賴,而且用量會趨向漸漸遞增,才能夠維持療效,令到患者失去自然入睡的本能。
此外,安眠藥經過一夜工作仍會殘留在體內,令人第二天醒來后精神迷糊、疲倦渴睡、反應遲緩、記憶力下降。
中醫安神藥的作用乃安神定志,原理跟中醫學說,不會產生安眠藥的副作用,如果失眠而未有依賴安眠藥的,可以先嘗試安神藥;如你必須服安眠藥才可入睡,可以同時服用安神藥,期望可發揮協同效應,有效幫助睡眠。
作者為香港磚業教育學院(柴灣)應用科學系講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