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角度,姜味辛,性溫,歸肺、脾、胃經。而我們日常ABC多用的一種姜稱為生姜,加入食物中能促進消化液的分泌,有助增進食欲。
能抑制寒毒
中國人喜歡在烹調海鮮時加入姜片或姜絲,目的除了為著辟腥之外,還有其他更「深究」的原因——姜可以抑制海鮮的寒毒(特別是魚、蝦、蟹),中和海鮮本身的烈性。這解釋了為什么我們在秋天時分吃大家至愛的大閘蟹時,要伴上姜絲的主要原因。
此外,中國人自古有套有趣的養生說法:「冬吃蘿蔔夏吃姜,上床籮蔔下床姜。」姜跟蘿蔔是兩款性質相反的食療材料,正正切合冬夏兩個相反時令身體上的需要。
夏天時分,人體會出現外熱內寒的現象,因而容易患上腹瀉或其他的腸胃病。于夏天多吃姜,可助溫熱體內臟腑,減少腸胃不適。因此在夏令時節,不妨多加姜汁于飲料和食物,是很好的養生食療。
而接著所指的上床和下床,則代表晚間和日間兩個不同的時段,身體活動功能也截然不同。日間(下床)身體開始勞動,進食姜可助提稿陽氣,刺激腸道和腸胃的分泌,兼可促進消化系統,加速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功能。
除了日常養生可以用到姜,在治療方面它也發揮到很大效用。以下是姜的幾種特別用途和功效,大家可作參考:
(一)紓緩頭痛:針對外感風寒頭痛、風寒濕頭痛以及偏頭痛;可將生姜切薄片,貼于前額和太陽穴,敷貼十五至二十分鐘,能即時紓解頭痛的不適。
(二)提稿血壓:如遇到血壓驟降的情況,可口嚼生姜以提稿血壓。
(三)治療脫髮:臨床對于細菌或真菌引起的脫髮,可用生姜煲水洗頭,有助止癢止脫髮。
(四)治療皮癬:外擦生姜對治療白癜風、斑禿和手癬有很好的作用。
(五)車船暈浪:將切好的姜片,貼在兩只手腕對上兩吋的位置,然后用手巾綁緊,能夠有效止舟車暈浪。
每天三片姜
事實上,姜的用途并不只限于以上種種,再舉例說,「三九天灸」(中國傳統醫學中灸法的一種)就需要使用生姜汁來調教中藥粉如白芥子、細辛、痳黃等做藥貼,取其走串力強和溫經散寒,發揮「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的預防疾病和增強體質的功效,達到中醫「治未病」的理念。
西方醫學有「每日一蘋果,醫生遠離我」,中醫學則有「每天三片姜,不用醫生開藥方」之說。其實兩者共同目的都是一樣,就是「預防勝于治療」。希望大家好好認識中國具千年歷史的養生之道,令身心都得到健康。
姚怡超中醫師
ab.Healthin.af.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