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與一名病人討論,應如何維持脊骨的健康,言談中;他說出了一句:「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這正好與我經常對病人說的話,「人──不能不動」的意思不謀而合。因此想與大家分享,這話出自于《呂氏春秋·盡數》,意思是指:流動的水不會腐臭,經常轉動的門鉸軸芯不會被蟲蛀蝕,一切在于「動」。何解一個「動」字,可以從公元前二百三十多年前至現在同樣適用?
讓我們從脊骨健康的角度來分析這個「動」字與脊骨的關系;我們各有七節頸椎、十二節胸椎、五節腰椎、五節已溶合的胝椎和數節尾椎。當中每一節頸、胸、腰椎之間各有「椎間盤」。因此我們的頸、胸、腰關節都能活動。這些「椎間盤」軟組織是需要適當的養份來維持,研究更正實:當所需的養份供應減少或不足時,「椎間盤」的退化程度便會加劇。原因是用來供應養份到「椎間盤」的血液循環系統非常稀疏,有些血管甚至乎只能把養份輸送到椎間盤的外層組織,而zhongyang部分卻未能得到足夠的養份而出現問題。
椎間盤的退化可導致各類脊椎病變, 例如椎間盤凸出、骨刺增生、脊骨錯位等, 繼而引發各類關節或神經痛癥。
若要維持「椎間盤」組織的正常養份供應,可以透過適當的護脊運動來維持脊椎關節運動量和靈活性。在運動時,脊椎關節內的「椎間盤」會形成與水泵原理相似的「吸放」功能,能有效地提稿養份供應和代謝物排放。
「椎間盤」組織隨著年紀增長而退化實屬自然現象。但很多都市人脊椎和椎間盤都出現提早退化情況,原因多是日常生活中的不良姿勢、受傷后未有適當醫治或是過度忙碌而無時間做運動所致。
生命在于「動」,大家不難發現到身邊不經常做運動的人,大多是較多毛病的;反之,常做運動的人大多是較健康愉快的。 適當的運動是維持身心與脊椎健康的不二法門。
(文:張啟瑞脊醫 脊骨神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