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7日訊】走近商業網絡活動比賽年度人物
成功的關鍵不是腦子里有多少知識,也不是口袋里有多少錢,而是你認識多少人
十一月二十五日晚我參加了二零一三年度瑞典商業網絡活動比賽活動,活動由BNI(Business Networ kInternational)主辦,這個比賽的五十多位候選人都是來自各個地區的商業網絡活躍人士,都是被他們的人脈網上來的。然后在今晚選出ABC年度商網活動家——〝?rets Aff?rsn?tvarkare〞。
2013年年度商網比賽紐斯德特(右)和評委主席Gunnar Selheden。
勝出的是媒體人士紐斯德特(Carina Nunstedt),不過我對另外幾位入圍決賽的年輕企業家產生了濃厚興趣,他們的理念和成功經驗撼動了我的固有觀念。
比賽的獎品和設計人Jeabbte Karsten
剛滿27歲的米協爾(Michel Issa),擁有四個旅館,一個單車批發公司,熱衷慈善事業,建立了多個公益組織:幫助孩子的,幫助窮人吃飯的,幫助年輕人就業的,幫助敘利亞難民的……又是演講家推廣他的理念,被瑞典多家媒體報導,《每周生意》(Veckans Aff?rer)評他是〝天才善良的生意人〞……嘩,一個年輕人腦袋上這么多帽子,怎么可能呢?
入圍決賽的米協爾(右)和會計事務所的Anita
米協爾的眼神很溫和,他就著今晚商網活動的主題說:成功的關鍵不是腦子里有多少知識,也不是口袋里有多少錢,而是你認識多少人,你和他們是什么關系。也就是說人脈是成功的關鍵。他說臉書上有9000個人跟著他,這么大的人群挺他,他成功不是偶然。當然這也是因為他樂于助人,為別人的成功和幸福而真誠付出。
米協爾的大學和碩士學位是在英國得到的,他說回到瑞典后在北雪平附近建立了一個類似夏令營的一個活動站,希望給沒有資金的孩子提供活動場所,為年輕人團體搞一些豐富生活的活動,給公益組織提供會議場所。他說:〝價錢由他們定,愿意給多少就給多少!〞我很好奇了:〝經營得怎么樣呢?〞米協爾說頭兩三個月他就盆光碗光了,盈利是負數不說,錢也用光了。后來他把自己的理念向各個公益團體組織講清楚了:如果大家支持他,他才能繼續下去。很快他得到了綠色和平組織的支持,在一個三百多人的大型會議活動中,他得到了不錯的收入,但是他的理念不變:繼續幫助別人,基本上是價錢對方定。但當大家都了解他時,他的收入就可以了。
這么年輕怎么能有這么強的韌性呢?他說源于自己的母親。他是敘利亞人,他的母親二十多年就職于幫助敘利亞婦女的公益組織,他和母親一起幫助在黎巴嫩、埃及和印度成立孤兒院和兒童醫院,幫助窮孩子或受迫害的孩子找到一個家。這條路讓他行善事的理念成為生活的一部份,而且他發現,善念可以激發更多人的同行,所以就成為事業成功的路。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