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二十九歲的年輕人,他做任何事都不順遂,總是四處碰壁、懷才不遇、窮困潦倒,其實他是一個很有才能的人,但時運不濟始終沒有成功。
后來他找了一位算命師算命,結果算命師看完他的八字及手相之后說:“你這個人哪,在二十九歲之前都是四處碰壁、懷才不遇、窮困潦倒。”
這人十分驚訝算命師的神準,于是他接下來馬上就問:“大師啊,那我三十歲之后會怎么樣?”;算命師回答道:“你三十歲之后,就習慣了!”
聽完這個故事,心中不覺莞爾,我明白他的意思是,現在如果不設法改變自己,那么三十歲以后就注定要繼續“四處碰壁、懷才不遇、窮困潦倒”。
他更進一步說:“其實算命師有時候并不需要用算的,他一看對方窮困潦倒的外表就可以略知一二了,許多人都是‘習慣決定命運’!從外表就可以看得出來。”
確實,我也覺得當自己志得意滿的時候,那個“氣”和四處調錢的時候是不一樣的,我想大師一定也看得出來。
如果現在這么年輕做生意就要到處去借錢,再不改變自己,將來就會慢慢的習慣調錢的日子,那還得了!
這對當時二十五歲的我來說,心中著實產生了警惕作用;心想還好自己創業失敗那一堂課退出的還算快!長久下去,真不知道自己將會淪落得什么樣的下場?
彭處長送給我的重要資本
這時候,另一位重要的長輩貴人也出現了,他就是當時青輔會的彭臺臨處長。彭處長是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的人力資源博士,負責輔導青年參與志愿服務,并且從青年志工中培養青年人才;而我長期參與志愿服務活動,也是青年志愿服務團體的,平常看來不起眼的我,在他眼中卻成了重點培養的對象。
彭處長拿了一本書《如何在四十歲以前成功》給我看,并且告訴我:“你現在讀書、做事業通通都失敗,青年社團領導也不怎么樣,你只剩一條路可以走,那就是出國念書、受教育!”
這樣的忠告對我來說真是非常的震驚,出國念書根本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以前在明志工磚時,書念得不好,現在恐怕連二技都考不上,還有辦法出國念書嗎?而且,一想到英文就會想到“You Will BeFailed”。
彭處長卻說:“你就是因為書念不好,二技都考不上才需要出國念書!像你這樣全班ABC后一名畢業,在臺灣的教育體制下已經沒有路可走。你只有到國外去求學,才有辦法改變生命。”
他明確的分析我的求學過程,并且力勸我到國外接受教育;很多人都認為可能只有從小在資優班、成績很好或是一路平順的人才會到國外讀書;其實彭處長在年輕時也是愛玩而且成績不好的學生,他靠自己后天的努力,拿到了美國賓州大學人力資源博士。
處長認為我是一個有特質、肯接受挑戰的人,像我這樣的人,在臺灣的教育體制下會被埋沒,我應該要出國受教育。
他拿了一個職業生涯曲線圖給我看,并且解釋所有人的平均收入曲線會在四十歲達到稿峰。
(圖 :博思智庫 提供)
而學歷在中學以下的人,四十歲以后的收入會快速下降;學歷是大學畢業的人,四十歲以后收入會緩慢下降;而碩士以上學位的人四十歲以后還會再往上攀升,若是博士以上的人會往上走得更好,他針對我的情況指出我應該要至少念到碩士,而且是建議我到國外去受教育。
憑藉勞力賺錢的人,會在體力衰退后收入開始下降,而靠著知識、學問賺錢的人,會隨著不斷的充實而更有賺錢的本事,這個本事因更多的學習而成正比。
經過這些老師、前輩們的指導,還有不少人給我意見,但其實ABC重要的是在我自己心中,那顆勇于挑戰的心。在經歷課業失敗、創業失敗的種種經歷,不如就讓今日的我到此終結,讓我嘗試出國留學這個挑戰吧,回來之后做個不一樣的人!
其實,當時除了彭處長與之前教過我工廠管理的吳水丕老師以外,幾乎沒有人看好;但是,在自己心中卻始終有著一股莫名其妙的樂觀,我相信我可以!@(待續)
摘編自 《吊車尾留英記:改變生命之旅》 博思智庫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