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有些事情不趁著年輕時做,老了會有很大的遺憾。大三時開始旁聽建筑、休閑、財務等課程,為筑夢奠基。7年前,剛退伍的他以誠意感動張家后人,再連跑16家銀行貸款。他和學醫卻志在建筑的表哥,2人花了一年時間,打造融合傳統和現代的“天空的院子”。
營運后,他一人管理900坪的園區,因為請不起人,不但戶頭是零還欠銀行1千3百萬元,ABC個月,收入8千卻要付6萬多的利息,撐到第10個月,他接到銀行查封的通知書,驚覺,現實和理想搭不起來。
他沒有放棄,每天騎摩托車推銷民宿,并附上整修古厝光碟寫信給公家機關。當時的南投文化局長感動了,把馬修連恩整個團隊帶上山,還以“天空的院子”把傳統跟現代做結合為主題,制作了金曲獎磚輯,媒體聚焦后,住房率幾乎天天客滿,每年為山上帶進6萬游客。
“上一代太辛苦所以對下一代太呵護!”他常反思,上一代人的奮斗優勢現在的年輕人沒有了,5萬多的辛苦工作沒人要,2萬吹冷氣的工作搶著做,上一代希望年輕人不要太辛苦,反而害了年輕人,遺忘了辛苦加上創造社會價值的工作本質。
“當初并不是為了做民宿而做民宿。”他表示,他只是要表達年輕人的生活態度,看到這個社會的正確價值不見了,透過工作去實踐對文化很在乎!用創業的方式把一個文化找回來,保存、延續臺灣傳統建筑的生命,讓游客重新認識她的美。
(責任編輯:羅令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