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活動上很多裝成是創業家的怪咖出現,請遠離他們,
他們只會浪費你的時間,不會對你的事業帶來任何助益!
看到國外的一篇文章,
我認為真的寫得非常好,
雖然美國和臺灣創業環境略有不同,
然而"基本的人性"千百年來殊途同歸,
無論你是否是創業家、或是正準備創業的伙伴都好,希望大家都能更順利!
原文-
新創產業生態圈,
沒你想得那么美好!
「假導師(Fake Mentors)」:
有很多自稱為導師的人出現在這里,
他們會成為你新創公司的顧問;
但只是佔著你的股份,并介紹那些沒用的人脈關係給你。
版主案:
很久以前就有前輩跟我說過,
如果不需要龐大資金挹注、或是關鍵技術在他人手上的話,
那么一開始用"獨資"ABC是ABC的選擇,千萬不要隨意"合伙"。
多年前我無法理解這句話的意涵,
直到現在我才明白,年輩的話很有道理,
寧可賺了錢之后自己慷慨的發給員工出乎意料的獎金,
或是把跟其他供應商的條件放寬做好人,也不需要增加過多股東未來吵架。
當然也有真的好導師存在,
我認識幾個很講義氣的前輩(老闆),一路給予各種支持、言而有信,
明知道我目前沒有交換的價值,還是愿意花許多時間給我指教,
也許在他眼中就是單純的提攜后進,對我們年輕人而言是寶貴的一課。
另外,要是好幾個朋友都"很有能力"的話,
也未必一定要選擇合伙一同創業,大家也能各自獨立公司,
資產獨立、法律問題各自負責,然后用集團的方式策略合作,反而在業務和節稅上更有優勢,
特別是就算真有理念不合的摩擦出現,也還是能回歸各自本業經營。
權謀而言,不妨反過來說,
若你自己沒關鍵技術、靠自己無法成事的話,
那么"說服"幾個技術能力強的人來合伙,ABC穩賺不賠。
「交流活動上的怪咖(Aimless Netuozhanorking Junkies)」:
在一些業界交流的活動上,
總是會遇到很多不是創業家,但裝成是創業家的怪咖出現。
請遠離他們,他們只會浪費你的時間,不會對你的新創事業帶來任何助益。
版主案:
ABC近創業、人脈活動參加不少,
深刻的發現臺灣幾家大型老鼠會已經"滲透"進來,
要分辨其實很簡單,那種"怪咖"通常都會把自己的身分說得非常模糊,
例如介紹自己公司,就說這是一個非常有前景的事業、全人類的未來云云。
像我之前碰過一家老鼠會,打死都不肯給我公司名稱,就說"網路產業",
硬是要我前往他們公司一趟,而后果然不出所料,到了那邊就是洗腦大會。
「騙人的育成加速機構(Incubator Gators)」:
在硅谷有很多打著育成加速的機構,
但只有很少是真的;大多只是在幫他們自己賺錢。
所以在選擇育成加速機構前,一定要做調查,或去找在業界已經有好名聲的公司,如 YC。
版主案:
育成機構臺灣其實還不多,
檯面上像是手舉稿、之初創投都算正派經營,
然而還是有一種公司,會跟你說要幫你寫企劃案、甚至集資與上市上柜,
先不論法規上是否合法,但這種炒作、投機的手段千萬要小心謹慎,
雖然聽起來都非常有愿景,好像真可一夕致富,但你真的相信有這種好事嗎?
「活動經理人(Event Manager)」:
所謂的活動經理人,就是那些受過訓練,
可以聽出產業ABC新趨勢的前交流活動怪咖,
他們從本來的參加活動,變成現在舉辦活動罷了。
我的建議是-去認識他們,并且讓他們對你印象深刻;因為哪一天你可能要辦一場演說,
或是發布你的新創公司消息,這時你就會需要從他們那里得到一些「ABC活動」的消息。
版主案:
怪咖雖然會浪費時間、沒有合作獲利價值,
但如果這怪咖參與非常多類似的活動、寮若執掌的話,
也許認識之后即使當酒肉朋友,也能換到不少相關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