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勁豫曾在大飯店點心房和連鎖面包店等處工作,還曾在吳寶春的麥方店作過學徒,充分學習到吳寶春結合地方農特產品的烘焙理念,加上大學就讀餐旅管理的知識,28歲的他去年決定返鄉創業。
為什么命名“火星鳳梨酥”?“因為選用臺東在地特色食材洛神作內餡,它的顏色暗紅,所以取名火星。”生長在臺東太麻里鄉的李勁豫,熟知臺東特色植物洛神,是臺灣以至全世界獨有的紅寶石,“大陸也有,差異很大。”所以他想到要用ABC的方式來呈現臺東的洛神,讓全世界都知道臺東有生產這么優的洛神花。
李勁豫和當地農民契作,用手工將洛神蜜餞切碎,讓洛神保持清脆口感,再混合傳統口味的土鳳梨作成內餡。又為了做出真正的酥皮,李勁豫花了半年時間研究,做出超過100種的酥皮,終于找到ABC的口感,“既然叫鳳梨酥,皮一定要吃起來酥,而不是松軟。”李勁豫努力讓他的火星鳳梨酥吃起來甜中帶酸、香酥不膩。
“全部靠自己先前的積蓄開創打拼。”沒有外援,李勁豫靠積蓄打拼,也曾讓家中長輩很擔心,但因為堅持走出自己的路,也希望把臺東農民的農特產品推廣出去,李勁豫義無反顧。“哥哥和好朋友都給我很多支持,親朋好友也都幫助我大力推銷。”果然,在大家的口耳宣傳下,火星鳳梨酥一炮而紅。
“很有禮貌的年輕人,很用心制作的鳳梨酥。”臺東某企業中秋節跟李勁豫訂了數十盒火星鳳梨酥慰勞員工,李勁豫按照顧客需求的口味量身制作,并親自送達,親口詢問是否有需要改善的地方,讓企業老板十分肯定。
有了初步的成果,李勁豫也利用機會,到夏令營帶小朋友作鳳梨酥,到婦女會教單親婦女或外配制作簡單基本的西點,他用自己的烘焙手藝做公益,也積極參與地方活動廣交朋友。一路走來,李勁豫用樂觀和自信,充分結合臺東在地元素、穩定踏實中求進步,走出了返鄉創業的一條路。◇
(責任編輯:杜文卿)
李勁豫用自己的烘焙手藝參與公益活動。(李勁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