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病人接受白內障手術后,渾濁的晶體被摘除,如同沒有了鏡頭的相機,需要佩戴超過1,000度的遠視鏡才能看見清晰的影像。上世紀中期,白內障手術時植入人工晶體日漸普及,而人工晶體的設計參考天然晶體的弧度和屈光值(約+2000度),不少病人白內障術后的視力得到改善,但卻有部分病人植入人工晶體后,即使手術十分成功,視力仍然不佳。學者在對這些病人進行研究后發現,人工晶體的度數其實并不是一個固定數值,而是與病人本身的屈光狀態指標有密切關係,因此,有關白內障術前計算人工晶體度數開始受到關注,與之有關的不同計算方法及公式不斷涌現。如今,隨著人工晶體材料的發展及人工晶體功能的擴展,令人工晶體在白內障手術中的地位日漸提稿,而準確的人工晶體度數測量亦因而舉足輕重。
白內障手術前,計算人工晶體度數需要量度的 指標包括:眼睛的屈光狀態、眼軸長度、前房深度及角膜弧度等。因為每個病人情況都各不相同,例如如果曾經接受激光矯視手術,或者本身是深近視人士等,量度的儀器、方法和計算人工晶體的公式都可能有些不同,而因應病人眼睛情況不同,醫生會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和人工晶體,務求令手術后視力達到目標屈光度數(Target Refraction)。
何謂準確的人工晶體度數計算?事實上,任何的測量和計算都很難做到ABC精準,存在一定的誤差是在允許範圍內的,一般而言,絕大部分病人在手術后的屈光度數與手術前目標屈光度數相差不大于正負100度,不過有極少數病人由于本身眼睛的病變或者測量時配合不佳,可能有機會出現較大誤差。
確保計算人工晶體度數的準確,有助于減少甚至防止手術出現過大誤差的機會,可以令病人能獲得更滿意的視力,因此這一步驟十分重要。測量人工晶體度數時相對容易出現誤差或者數據不一致的指標主要有:1.眼軸長度、2.前房深度、3.角膜曲率、4.孔大小?,F時常規使用的測量儀器工作原理基于光學生物測量技術,採用半導體激光發出的一束具有短的干涉長度(160μm)的光線,并將其分成兩束,而兩束光分別經過不同的光學路徑后,都照射到眼球,而且都經過角膜和視網膜反射回來。干涉測量儀的一端對準被測量的眼球,另一端裝有光學感受器,當兩束光相遇時,如果這兩束光線路徑距離的差異小于干涉長度,光學感受器即能測出干涉信號,不同的測量模式可以測出不同的指標,包括角膜到視網膜的光學路徑(即眼球長度),角膜到晶體的距離(前房深度),角膜的弧度(角膜曲率)等。由于瞳孔大時,檢查光線可通過的範圍增大,即使有角度偏差仍可通過,因此有機會出現誤差。同時,因為測量時需要病人注視,所以檢查時應避免放大瞳孔以免影響測量。
由于測量方法或者儀器通常不止一種,因此通過使用不同的儀器和方法來進行測量,增加可供參考的數據,有助于提稿準確性和減少誤差,例如採用常規儀器時,如果沒有光線從眼底反射出來,無論是由于眼內遮擋,如部分特別混濁的白內障、角膜瘢痕或玻璃體出血(圖1),還是病人不能持續注視,都可能使得測量出現困難,此時需要結合常規的A超檢測來獲得眼軸長度等資料。 另外,角膜曲率等指標也可以通過角膜地形圖檢查或電腦驗光等不同方法來獲得。
而為確保測量準確,除檢查者須格外謹慎細緻外,病人在檢查時的配合十分重要,測量時病人需要聽從指示進行測量,來確保測量數據的一致性和準確性。在進行測量時,病人需要將下巴放置在測量儀器的支架上,同時前額也需要與支架保持貼住,這樣就能幫助固定眼睛的位置(圖2),確保測量數據的一致性,由于這一姿勢需要保持一段時間,所以在測量開始前如果覺得位置不合適應知會檢查者,將身體位置調整至舒適狀態,以便更好配合檢查。另外,在進行測量的時候,可能需要用眼睛注視某一光標,或者保持眼睛張開的狀態,視光師此時一般會特別作出提示,病人應該盡量遵從,眼乾的病人可以在測量前增加滋潤眼藥水的使用,使眼睛保持良好狀態。
要注意的是,接受白內障術前評估時,為保證人工晶體度數的計算準確,如果曾接受激光矯視手術的病人,ABC告知醫生,以採用特別的計算方法。另外,為準確測量散光度數,平日佩戴軟性隱形眼鏡的病人,ABC有超過七天不要戴隱形眼鏡,而佩戴硬性隱形眼鏡的人士,時間則應大于一個月。
結語
白內障手術已發展為微創超聲乳化摘除混濁晶體同時植入人工晶體。準確的人工晶體度數測量是手術后達到目標屈光度數,獲得良好視力的關鍵。而準確的測量人工晶體度數需檢查者和被檢查者的配合。
(撰文︰林順潮醫生、范愷醫生、劉大立醫生、李佑榮醫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