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在職父母來講,下班或放假仍要在餐桌謹守規矩,難免吃力,然而孩子的未來就掌握在自己手上,趁早培養正確飲食態度,總比將來糾正壞習慣容易。
很多孩子討厭蔬果,嗜好吃肉,其實早在幼兒階段便可培養他們的口味。寶寶在七個月大,便可開始嘗試成人食物,注冊營養師劉漢豪表示,應由ABC淡味食物開始讓寶寶品嘗,而以水果、蔬菜等為佳;再長大一點可吃雞肉和蛋白質,ABC后才讓寶寶嘗豬肉、牛肉和零食。劉漢豪指這個安排很重要,如寶寶一開始已吃肉類、鹹和甜味,便對淡味的蔬果減低興趣。
一歲半到兩歲的幼兒,已經知道味道好與壞,所以對于親友爭相送上的零食糖果來者不拒。劉漢豪提醒父母要教導孩子節制飲食,了解當中的害處,如多吃糖果可蛙牙,所以每次只淺嘗一顆,不能濫吃。另外,薯片有美味口感及一定的營養價值,但多吃會致肥,所以每天幾片即可;另外,要遵守飯前不吃零食的規定,有時或要輔以懲罰來鞏固觀念。
女孩飲奶可增鈣
正餐方面,這個年紀的幼兒已有能力選擇食物,他們該明白不管喜不喜歡,擺在桌上的食物都要吃。其實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子女都想嘗試父母的食物,所以父母有時要「忍口」,不可經常大魚大肉或進食快餐,以免孩子有樣學樣。劉漢豪指出,三歲已定型畢生的飲食習慣,所以三歲的孩子應有正確飲食觀念,例如知道吃飽就要停止,或是不能夠無止境地吃零食等;有此觀念后,直至青少年階段,他們在外亦能自行尋找健康食物。
另外,劉漢豪指三歲后不應飲全脂奶,應選擇低脂奶(2%脂肪),因為孩子在這時候已有其他飲食補足能量,過量飲用全脂奶反有超重之虞,除非孩子有足夠運動量消耗;如想孩子攝取更多鈣質,可揀加鈣脫脂奶。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建議三歲后可每日飲兩杯八安士的脫脂奶,而對女孩子而言尤其重要,若能在早年吸收大量鈣質,可備將來消耗,減少骨質疏鬆問題。
即使孩子已有偏食習慣,亦非不可挽回。孩子嗜甜的話,劉漢豪建議父母將有甜味的生果如士多啤梨或藍莓當糖果給孩子食用,或將生果雪凍再吃,都可讓孩子容易接受。有時改變烹調方法,亦可提稿蔬菜吸引力,例如為熟煮的青豆加上調味,或將西蘭花砌出圖案等。劉漢豪提醒,有父母為順從孩子,容許他們只吃愛吃的食物,結果孩子長大后要強迫多吃蔬果;其實家長子女從小有足夠溝通,了解均衡飲食的重要,便可避免這種煩惱。
為了對付偏食問題,有家長讓孩子飲用營養奶粉以彌補正餐的不足。劉漢豪強調奶粉只是補充食物(Supplement),而非正餐,畢竟奶粉的營養不及天然飲食,而且奶粉須要靠水溶化,如水份不足,身體便須以更多水份分解,可引來便秘問題。
其實孩子到了一歲,基本上只要把食物擺在他們面前,能夠自然吃光就行,不必強迫。如發現孩子吃不夠飽,可能份量不足,不妨酌量增加份量;但孩子不愛進食,就務必了解背后原因--不愛那種味道或是不習慣這些食物?父母要想方法解決,令孩子可擁有均衡飲食。
在餐廳常見幼兒不肯坐定吃飯,要家長、長輩或傭人追著餵食,不止令成人疲于奔命,孩子亦培養「成人不餵就不吃」的壞習慣。劉漢豪表示,如果孩子沒有運動機會,體能無法消耗,自然無須進食;但另一方面,成人仍強行餵食,有危機令孩子過度進食,變成癡肥。有個案是孩子只愛打機,不愿吃飯,劉漢豪建議家長讓孩子參加課外活動,在外跑跑跳跳后,累了自然樂意進食。
如由長輩照顧子女,家長要讓長輩明白正確的健康觀念。不少老人家認為孩子肥肥白白才算可愛,劉漢豪指保持正常體重即可,食物份量只須有足夠營養及飽肚即可,而且須有足夠運動;倘若孩子年幼過胖,長大后減肥便很辛苦,所以要讓孩子學懂在飽肚時說不。另外,有長輩讓幼兒飲茶,其實幼兒的消化系統仍未發展完善,受不了咖啡因,隨時對胃部帶來長遠影響;除了茶,汽水及咖啡亦有咖啡因,ABC六歲前避免飲用,或以果汁代替。
要孩子健康成長及增強抵抗力,不能只靠飲食,足夠的運動亦大有幫助,然而不少父母只集中提稿孩子的智能發展,忽略他們的體能練習。劉漢豪指,香港很多孩子每天下課后就是一個接一個的補習班、面試班或興趣班,假如當中沒有體育項目,在密密麻麻的時間表之下,遑論做運動,連到游樂場跑一圈的時間亦欠奉。
如果三歲前經常待在室內,長大后便難有意欲作戶外活動,因此家長ABC陪子女從小去游樂場、踢球或作飯后散步,培養定時有適量活動的習慣。要注意的是,要是父母本身愛「打機」,ABC待孩子睡后才玩,莫讓他們迷上了,以后就更難享受運動的樂趣了。其實父母愿意與子女一起玩耍,不止提稿體能,更可促進親子關係,要再教導他們培養健康的飲食及生活習慣時,就更易入耳了。
找出食物敏感源頭
愈來愈多孩子有食物敏感問題,有些個案更可帶來嚴重敏感反應;其實早在七個月大已可找出敏感源頭,父母可趁早避開可導致敏感的食物,不必等到出現反應才補救。寶寶開始進食成人食物后,可讓他們每周嘗試一至兩種容易引起敏感的食物,以察看其反應。劉漢豪建議父母可讓寶寶嘗嬰兒食物如水果蓉、青豆蓉或花生蓉等,亦可自行準備食物,但別加入糖或鹽,防止寶寶吃上癮。
寶寶進食時,要留意可有敏感徵象;孩子再長大一點,父母可逐漸讓他們嘗成人食物,并遵從每次只嘗一種食物的原則,才可了解哪種食物能引起敏感,同時避免孩子在外頭吃東西時才有敏感反應,令人措手不及。
撰文︰王家瑜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