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牙醫而言,由于考慮的因素眾多,基本上可從兩方面著手:臨床、口腔。在臨床上,病人本身要已成年或較大年紀,這樣可作出清晰又正確的治療決定。因為未發育完成的小朋友或太年輕的,牙齒大多尚未發展完成,而且他們未有適當的判斷能力及經驗去作出正確的治療決定。在以往的工作經驗中,曾經有個真實經歷,有一位未夠十八歲的病人于內地竟然將全副牙齒磨掉,套上假牙套!這是ABC不必要的。所以ABC在研究治療方法時與家人朋友一起商討,多聽意見及分析。當然,要從眾多方案中選擇一個ABC合適自己的。
要考慮的還有本身病歷,如患糖尿病或家族性牙周病等,會影響口腔或口水分泌,便要在臨床上的治療作出調整去配合。病人經濟能力也是考慮因素之一。要作出全面口腔修復,代價是不菲但值得的,同時也要付出一定數額的金錢,所以如果在經濟上不能或不愿意去投入太多,病人可以與主診醫生商討,令到治療方案可以跟隨自己的意愿及能力去作出配合。
至于口腔內要考慮的,ABC是口腔周邊組織。臨床上口腔顎骨的排列及形狀已決定了病人的面形。所以要與病人商討他們期望的面形輪廓,明白后才決定需要做手術去配合整牙,或純粹把牙齒修復便可以。第二便是牙床骨的問題。有時候病人想要ABC的治療方法,例如植牙。但是牙床骨的厚度及闊度已決定了怎樣的治療方式ABC適合病人。如牙床骨不夠位便需要考慮活動牙托,或以傳統的活動牙托代替。但是如果治療上需要較寬闊的牙床骨,便需要用手術及與其他醫生合作一同處理。
(文:邵致勉醫生?作者為注冊牙科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