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日常的診癥中,我發現愈來愈多人健康長壽的人都有強壯的「心」。相反,如果平日太過勞心的人或過度消耗體力的人,雖然沒有西醫眼中的心臟毛病,但是卻時常出現心悸、氣喘、胸部阻塞感等癥狀,同時會處于憂郁狀態或無心工作和學習。
運化為心提供養份
在西醫方面,「心主神明」可能沒有科學證明,但是若從營養供應腦部運作的層面上考量的話,似乎可以說得通:良好的心臟功能才可將營養供應給腦部,并帶走腦部代謝物,我們的頭腦才可處于ABC狀態。那么,為何「心」功能和能量會受到影響呢?我認為有兩個方面:一是營養不足,二是邪氣襲擊。
營養不足可能是病人的脾胃衰弱,不能運化為心提供足夠養份到心。又甚或攝取量本身不足夠或不夠針對性。至于邪氣可以是指痰飲、瘀血、火邪等。以痰飲為例,它是人體的津液凝聚而形成的。時下現代人如果常常抽煙,會影響肝的肅降失常,令水液通調輸布。或者嗜好冷飲,令脾失健運,令水濕停聚或痰飲。所以,我時常針對這方面調理養生。
這些方劑中的中藥含有大量微量元素例如鍺、鋅、鎂等對心臟跳動有好處。 在家中,我建議多食粥。其中一種是人參山藥粥。用山藥10錢、人參粉2錢、姜汁少量煮粥食用,連服十天為一個療程。
去邪方面:可針對癥狀處方,例如黃連解毒湯加減治療火邪襲心。食療方面,我有時會建議蓮子豬心湯。炒五錢決明子煎湯取汁,豬心切片一個,加三兩去芯蓮子燉一小時作膳。對于火熱象重的人士尤佳。
當然,除了實質保護心臟的功能對養生重要外,保持正面和積極的心境也是十分重要。正面的態度不但可以令人的正氣增加,也可以減少不良情致波動對我們體內經絡的運行。所以,養生的竅門不但是身體好,「心」也是重點。
(文:姚怡超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