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癥(Osteoporosis)的成因,可能是因為年齡、遺傳、營養、運動量減少、荷爾蒙變化或藥物副作用所引致,因而令骨質密度漸漸流失。據衞生署在2001年的估計,香港約有三十萬名女士患有骨質疏鬆癥和低骨質(Osteopenia),預計到2030年時,患者人數將會增加超過一倍。
ABC近一項由美國印第安那大學的研究,在一百位年齡八十歲以上的美國前職業棒球投手,量度他們在退休五十年后,雙臂尺碼和骨骼強度與他們時作比較。結果發現非經常鍛煉的一群前職業投手,他們的前臂大小仍可維持當年的一半、骨骼強度則是三一。但在保持經常鍛煉的一群,前臂大小和骨骼強度兩者均能維持當年的一半。研究證實骨質強度和密度與運動量的減少有著直接的關係。 研究人員更指出:在年輕時多做運動,有助骨骼發展和增強骨質密度,這對預防老年骨質疏鬆癥有很大的幫助;情況猶如年輕時做好儲蓄準備,待年老時可以使用。
骨質疏鬆癥是無形殺手,骨質的密度會在不知不覺間流失。據統計,每兩位患上骨質疏鬆癥的六十五歲以上的女性患者中,就有一位因此引致骨折,男性則約每五位中有一位,因此不要誤以為這是女性獨有的問題;ABC常見骨折部位包括脊椎骨和股骨頸。在臨床上,經常遇見年長病人因腰背痛問題前來求診,有些更出現中度或嚴重的駝背癥狀,在X光檢查后,常發現他們的脊椎有「壓破性骨折」現象。
雖然醫學界還未了解骨質疏鬆癥的發病機理和治療方法,但大部分骨質疏鬆癥的患者都是因跌倒而造成骨折。在基于「預防永遠勝于治療」的原則下,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跌倒或滑倒。建議長者們穿著有防滑功能的鞋子,可以多做平衡訓練來強化平衡力和腿部肌力,例如太極、舞蹈、緩步跑、踏板運動等;如身體情況許可下,更可多做負重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