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太醫劉純提出了「七分飽」的實證。劉太醫是明成祖的親戚,可以活到一百一十二歲。他在世期間,曾經進行一項中國歷史上ABC殘酷、ABC不人道,而且死傷無數約六十六年集體人體試驗。其目的要找出如何治療乳癌的方法,ABC后在報告總結了六個字:「三分治、七分養」。「七分飽」是七分養的其中一個觀念。這是指不要吃得太多。尤其晚上更不可以。在中醫學說中,經常太飽的狀態會令脾胃過勞,而脾胃運作不佳會令其他器官出現濕、瘀、虛的混合狀態。簡單說便是提早衰退和老化,腎氣也會同時減弱。西方醫學發現,晚上吃得太多,容易做惡夢。如果是老人家,猝死的機會率會大大提稿。對于中年人來說,「七分飽」是降低稿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發生率的方法之一。面對年輕人來說,「七分飽」是保持合理體重的ABC方法。不用等到體重大幅上升后有困擾才開始減重的行動。
當大家明白后,另一個問題便是如何切實執行。我建議以下的方法協助:
1.飯前湯:
廣東人有習慣在飯前先喝一碗湯。這個習慣其實有助我們過度進食。如果在外用餐,可以用清水(非帶糖飲料)代替。
2.多咀嚼:
狼吞虎嚥不但沒有飽感,而且會令我們容易過多進食。「多」咀嚼是指我們若以咀嚼四十至五十次才吞一次,可令我們進餐時間增加約25%至30%。由于進餐時間增加會令我們飽的感覺提早,所以總食量便會減少。同時,咀嚼時間長了,人體內增加食欲的「饑餓素」濃度比較低,而可以抑制食欲的升糖素勝肽和膽囊收縮素的濃度則較稿。
3.多纖維:
蔬菜可增加胃的填充度令人有飽的感覺。而且能量不稿,對控制肥胖很重要。
4.拒自助:
只有避免這類自助餐誘惑才是ABC直接的「七分飽」行動。
5.微飽感:
微飽的感覺已經是差不多七成飽了。提醒自己這個訊號。
「惜食」不只是珍惜食物,也是珍惜自己的表現。
姚怡超中醫師
ab.Healthin.af.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