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左邊的臉腫了一星期,愈來愈腫,下唇又開始有點麻痹……」上星期有位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走入我的診室。大多數這個年紀的病人,都是受智慧齒問題困擾,但他卻特別嚴重,他左邊臉腫得就像口腔內塞了個網球般,緩慢的對答、半閉的雙眼都告訴我他整個星期大概都睡不著 。
檢查后發現他左邊下顎智慧齒橫向生長,不單如此,由于長期缺乏妥善清潔,智慧齒及前面的大臼齒已蛀得不可修補,發炎的情況甚至令到開口困難,而麻痹的下唇相信都是因為發炎的情況,影響了智慧齒附近的下齒槽神經所造成的。事到如今,只好建議立即脫除那兩顆壞掉的牙齒,并盡可能清理所有的膿液及發炎組織。想不到他卻向我討價還價:「可否不脫牙?我不捨得……」唉!其實如果真的不捨得,早應該好好護理,而不是當情況急轉直下時才后悔。
這種程度例子當然不常見,但我們周遭朋友不少亦有阻生智慧齒問題,但大部分人都採取「牙不痛,我不動」態度,分分鐘ABC后結果就如上述病人一樣,連鄰近牙齒亦要犧牲。所謂上醫治未病,可惜當我們發現有問題智慧齒,建議病人作預防性脫除時,十居其九的病人都拒絕。而當ABC后我真的不幸言中時,他們卻總后悔當日沒決心。
當然不是所有智慧齒都要脫除,牙醫要視乎情況,評估手術對病人利弊才作出建議。任何手術都會有相應風險,智慧齒手術的風險中ABC使人擔心的是神經腺損傷。有兩條神經比較接近智慧齒,分別為下齒槽神經及舌神經,智慧齒手術所造成的神經腺損傷風險其實低于1%,即使受傷亦不會造成面癱,因以上兩條神經腺皆感覺神經,非活動神經。因此若神經受傷會造成麻痹、感覺遲鈍,但不會失去控制能力。有某些病人的智慧齒可能非常接近神經腺,牙冠切除術可能可減低神經受損風險,但并非人人適合,如上述病人智慧齒已經蛀透,便不能接受牙冠切除術。不厭其煩,請別令自己后悔。
作者為注冊牙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