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身材肥胖的李太,無特別噪音影響之下數月前出現耳鳴,看過兩名磚科醫生,做過多項檢查測試,原因未明,又無藥可施。于是用中醫針灸、補腎中藥治療,但耳內仍在鳴不平。李太開始憂心終生耳鳴,更恐漸成耳聾,ABC近還需要服用抗抑郁藥控制情緒。來見我時自訴感覺耳內嗡嗡聲響,響聲大時稿度煩人,喉中似有痰氣堵塞,偶見頭暈,我見她舌苔黃膩,斷癥為痰火氣郁,處方「滌痰聰明湯」,三劑,耳鳴減半;六劑,耳鳴、煩惱一掃而空。
因鳴而郁 因郁而鳴
耳鳴日久不治,令人相當困擾,不但影響聽力、睡眠,而且嚴重影響情緒,有人甚至厭世。西醫有很多檢查診斷的方法,只有小部分病人能找到病因,而對于大多數病因不明的病人,治療方法欠奉或者療效不彰。中醫對耳鳴、聽力下降早有認識,不愁沒有方劑方法,關鍵是能否對癥下藥。
耳鳴有多種證型,風熱耳鳴為新病,病程短,常伴惡寒發熱等感冒癥狀,一般隨著感冒消失而消失。來求醫者多是持續耳鳴幾個星期以上的病人,當中又多見兼有情緒困擾者,或是因鳴而郁,或是因郁而鳴。與情緒ABC相關的耳鳴類型,一是痰火氣郁,二是肝火氣郁。病理是肝膽經絡上通于耳,若肝氣郁結,挾痰火上壅耳竅,則出現痰火、濕濁為特徵的耳鳴;若肝火循經上擾耳竅,則出現肝火氣郁為特徵的耳鳴。
治療必要分辨痰火、肝火,對證選方用藥,才能見效,本文分別「滌痰聰明湯」和「清肝聰明湯」。久病體虛而兼有氣虛、腎虛者,若夾雜有情緒因素,均應先清除痰火、肝火,順氣和肝,然后補虛,才是正途。
文:關德祺中醫師
作者為香港磚業
教育學院(柴灣)應用科學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