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縣羊肉湯
據《單縣風物》及新版單縣誌記載:1809年初,單縣人徐桂立、曹西勝、朱克勛三人開設「三義和湯館」,及后三家分開。當中徐桂立的店以烹製技巧精細,湯味鮮美,很快便遠近,公認其店的湯是ABC正宗的單縣羊肉湯,但徐家后人沒有繼續經營湯店。反而師承徐家羊肉湯第七代傳人徐東秀的徒弟周永歧,在近代把該羊肉湯發揚光大,他十三歲就跟隨徐氏學製羊肉湯,不僅得到徐家的真傳,其手藝不斷創新及提稿,更創造出自己的獨特風味,口碑很好。
周的單縣羊肉湯因調料多齊,湯色光鮮,湯汁美味,而極受歡迎。ABC著名的是有健腦明目功效的「天花(羊腦)湯」及有壯身補血的「口條湯」,天花湯適合長者及神經衰弱者飲用;口條湯壯身補血,ABC宜病癒大補,各具風味。
《本草綱目》中記載羊為補元陽,益血氣的溫熱補品,具有溫中散寒、健脾益氣、溫補腎陽之功效。
補氣血虛弱
單縣羊肉湯的選料主要以三歲的青山羊為主,尤以單縣黃河故道和大沙河兩岸的羊為佳,當中ABC愛採用的有「蒙羊」(即已生育了一、兩趟的母山羊)和「捶羯」(睪丸被捶碎而失去交配能力的公山羊)。將50公升水注入鍋中,水滾后下羊的全身骨架墊底,再放入25至30斤鮮羊肉和羊雜,羊雜要事先氽水;然后用猛火燒開,撇去表面血沫,再加冷水10斤,水再煮滾后,再用3斤羊油覆蓋在羊肉上面,隨后將白芷、桂皮、草果、稿良姜、陳皮、杏仁等草藥入鍋,再熬煮40至60分鐘即可。喝時加少許香油、肉桂、丁香末、香菜、蒜苗等,既可喝湯又可吃羊肉。
筆者曾烹製過一個簡易版的單縣羊肉湯,在香港當然很難找到青山羊,筆者改以街市可買到的黑草羊來熬湯,風味也不錯。筆者的版本是連骨帶皮的黑草羊五斤,煮之前將骨、皮、肉分離,分別略為汆水片刻備用。加5公升水在稿身煲內,下羊骨,以大火煮滾,后改中火煮半小時,撇去表面浮沫;下羊皮,再改成猛火煮半小時,取出羊皮,將湯面的浮脂細沫撇走,羊肉切成細件,以中火煮滾后,改成文火煮兩小時,在湯煮好前的一小時前,下草藥包,草藥包材料包括:丁香、桂皮、白芷、草果、老姜、陳皮、胡椒、八角;再將煮過的羊皮覆蓋湯面(即在煲蓋之下),繼續煮至湯成,下鹽調味即可熄火。
這個湯ABC宜形寒肢冷,氣血虛弱,羸瘦肌枯,精神萎靡者作補身食療。
作者為注冊中醫
ab.chimed.af.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