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海中浮起類似以下的對話,在不久的將來充斥我們的社會:「我哪敢兇你,難道不怕你『胸』我?」「來吧來吧,即使你胸襲我,我也不會報警的。」「哈哈,你可是連胸襲的本錢也沒有啊。」
這類針對女性胸部的口頭的笑謔以至騷擾,很快會進入我們的語言,這不限于成人的世界,在青少年、甚至兒童間,都會廣為流傳。「胸部可以作為兇器」,把女性進一步推向身體的不安及不自主。而新一代在這個「新文化」、「新認知」下成長,又如何可能會提稿對女性的尊重?
不同的調查都顯示,本港女性在遇到性騷擾時,保持沉默是不少人的選擇,此乃因為不少人相信,反擊或求助,帶來的是二度傷害。現在,更是活生生的例子在眼前,當對性暴力作投訴的女性反被形容為「施襲者」時,當性侵犯者可以躲在「甚至性騷擾?明明是你以胸襲我」的安下,試問社會又如何叫受害人保衞自己?遇到性騷擾時不要啞忍?
引用新婦女協進會近日發表的聲明中:「此舉更會令遭受性暴力的人士舉報時面對及承受更大心理壓力——擔心自己舉報后或在現場呼叫『非禮』求救時,不但投訴不獲處理,反而被控襲擊,因而更少受害者會挺身舉報。」
家長及教育工作者,假如我們追求的,是對兩性皆友善、平等、安全的社會及空間,我們要一起傷傷腦筋,想想如何可以在進入「胸器」年代后,教導好我們的下一代懂得保護自己、 尊重別人。
文:周卉卉
作者為家計會教育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