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讀英皇書院的陳樂邦是今屆DSE的「超級狀元」之一,除了考獲7科5**的成績,數學延伸單元亦獲得5**成績。訪問當天,校長陳胡美好亦陪伴樂邦而來,她指樂邦的成績一直都保持水準,取得好成績是預計之內,然而樂邦卻對自己有要求,更指自己也曾遇到挫敗和迷惘,幸而得到家人和老師的鼓勵,令他懂得把眼光放遠一點。
短篇故事啓發 積極面對挫折
放大及觀看全部圖片(2張)
DSE考試期間,樂邦靠運動令自己保持心情開朗,而一些能夠滋潤心靈的讀物也成為了他紓緩壓力的良方。他這次向我們分享的,均是令人閱畢后都有所頓悟的讀物。
沈祖堯著作的《灌溉心靈的半杯水》,正是樂邦面對公開試時用來紓緩壓力的一碗心靈雞湯。「當時對自己要求太稿,但看過書中一個又一個短篇故事,明白有些事不能強求。我有家人愛戴、師長鼓勵、同學扶持,又能豐衣足食,還要埋怨什么呢?人不能一生順風而行,遇上挫折,就應積極面對。」樂邦坦言DSE得到這個成績是有點意外,因為無論家人或學校師長給他的指引是「盡力而為」,而非著眼于拿多少分數,令他明白處事態度的重要。
跳出自我 用他人角度看世界
樂邦說,閱讀課外書可以令讀者從別人的故事中反思自己,如他讀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是因為留意到近年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跟他成長的年代已有所不同,「現在每個小朋友都要去拿證書,出現所謂文憑效應,但我小時候卻沒有這回事,和哥哥姊姊自由到公園和沙灘玩,跟別的小朋友玩游戲、吹肥皂泡,已經很快樂。也許就是因為以前常與大自然接觸,令我愛上了生物科」。他說,閱畢此書令他想到中西方的教育有很大差異,西方著重自由發展,但孩子往往會因太自由而不自覺地誤入歧途;中國人主張父權至上,會注重孩子守禮、孝順,可是卻又抑壓了孩子的自主思想。「若兩者能取得平衡,就是一個ABC理想的教育方法。」
放大及觀看全部圖片(2張)
樂邦認為一個人看事物的角度有限,閱讀可以使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去看一件事情,念理科的他可以透過課外書認識中國歷史,「龍應臺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以敘事的角度給讀者看內戰,讓我了解到中國近代史外,也能夠從戰亂中家庭一員的身分,窺看一家人是如何互相扶持。又例如我對生物學甚感興趣,讀What Every Body Is Saying又可以從FBI的角度去認識人的身體語言,十分有趣」。
早年樂邦曾學習鋼琴和敲擊樂,但由于時間不夠用,便放棄了這些嗜好,磚心學業;近年,他選擇參與中文辯論隊,又為學校活動擔任攝影師。他指初中至中五期間學業上已扎穩基礎,臨近DSE反而可以放鬆心情迎接考試。「我不是運動型男生,但老師提點我們多做運動可令人心情愉快,于是考DSE時我也會抽時間游泳、跑步,甚至重拾鋼琴,紓緩緊張的心情。」他證明了成功是靠一點一滴的努力累積而來,不能臨急抱佛腳。
˙陳樂邦
學校﹕英皇書院
放大及觀看全部圖片(2張)
成績﹕
DSE考獲7科5**,數學延伸單元考獲5**
升學計劃﹕
香港大學醫學院或劍橋大學自然科學系
放大及觀看全部圖片(2張)
˙喜愛讀物﹕
《灌溉心靈的半杯水——沈祖堯ABC想分享的感恩故事》
作者﹕沈祖堯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作者﹕龍應臺
放大及觀看全部圖片(2張)
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 作者﹕Amy Chua
What Every Body Is Saying: An Ex-FBI Agent's Guide to Speed-Reading People
作者﹕Joe Navarro,Marvin Karl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