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給小表弟的一封信
文/里肌絲
嗨,小表弟,從 Facebook 上看到您的動態,對于即將出國深造進修,表達恭喜;相信這是您這三年來汲汲努力的目標。接下來將會面對的挑戰,有部分會出現在語言、有些是師資、當然生活上的適應會有一點;對于急切想擁抱新環境的您,這都不會是問題(舅媽真的不用擔心),身為大哥的我就是鼓勵。但不免有所過來人的提醒,因為真正的挑戰不在課業,而是畢業之后您自己所想要擁有的生活。想像過了嗎?
學習,是很容易想像的,不分中外或文化差異,在資訊充沛的環境下的異地求學,絕大部分的變數都是我們可以克服的;再不然父母經濟的援助,也可以解決一大部分。所以,臺灣人出國說自己很苦的,我看也是非常少數。既然不苦,就要更勇敢;勇敢的去與人攀談、勇敢的參與社交、勇敢的承擔自己的部分生計、勇敢的去辯論去追求真理。這些,是我們臺灣孩子很少被要求、在國外生活也少有人去突破的框框;若您夠勇敢跨出去,至少在國外學習的ABC步,就會讓自己很不一樣。
學習,總是有目的。請先想像五年后畢業所要擁有的生活樣貌,我稱它為『以終為始』。因為以終點為起點的思考,您才會在接下來五年的漫長學習中,找到對的資源讓自己的空想更為明確可行。必須老實說,近十年大部份留學生的生活(包含我在內)是安逸的,也因此我們更容易在拿課和論文間找到安全的空間,以至于戴冠披袍之后才發現(1)學無所長(2)學非所用(3)投報甚低。簡言之,這段稿成本的教育投資,對于您的未來可能幫助不大,可能充其量就是又度過了一段舒適的學生時光,轉眼就三十二歲。
您可以想像一下五年后的自己是大學講師、是一個工程師、或是一個丈夫、是一個企業主。角色越具體,您就越能發現自己在面對未來,仍有很多不足之處;而這些不足其實跟學歷稿低磚業與否沒有必然的關係。您可能ABC缺的是資金、是人脈、是、是團隊、更多的是與實務的歷練 ... 等。未來越具體,就會發現現狀很不足;也因此五年的學習,就會感受到十足的壓力,而拼命向有意義的資源去靠攏去爭取。所以,這五年可以很忙碌,忙得跟大部分留學生很不一樣。
自負的我們,不需要否認自己是在『有能力,爸媽就盡力支持』的保護下長大;重點是我們夠勇敢去證明自己已經成熟能夠獨當一面。要有獨當一面的終點,請先思考每段的學習,都有其結束后的意義。
(文載于『里肌絲在上海』, Media轉載刊登,原著作人有刊登與發表權利)
* 里肌絲,想像工程師。在經歷多個行銷、廣告、媒體的工作之后,將自己與朋友間,天馬行空的想法落地。現與家人居住在上海。近期動態請上: Facebook 臉書 [ 里肌絲在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