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政大新聞系陳怡君/照片提供:黃致翔
「你好!」遠遠走過來一個金髮碧眼的少年或少女,那是印象中的外國人。一開口沖著你說聲嗨,油然而生的親切感,讓原本不知道是因為緊張或者是興奮的快速心跳緩和下來。不自覺微笑掛上嘴邊,熱情招呼著遠道而來的客人,分享彼此的故事。也因此,當你成為異國的游子,一句當地的問候便能縮短彼此的距離。
「Hi!」、「Bonjour!」、「Здравствуй!」,這一串話,并不是出自Google翻譯的呆板語句,而是黃致翔熱情又充滿好奇的聲音。就這樣帶著各國的「你好」,黃致翔走進不同的國度,探索當地人的生活,創造另一個「自我」。
開拓生命的廣度
作為系學會會長,面對年底將要舉辦的「斯拉夫風情夜」,忙不迭地周旋在各個外籍老師間,用俄文解釋著今年的狀況及需要的幫助。很難想像「會長」僅是二年級的學生。他就是現在就讀政大斯拉夫語文學系的黃致翔,不只說著一口流利的英文,更精通法文、俄文:稿一時考過法文B2檢定、稿二則是俄文A2檢定,以及稿三的全民英檢中。加上日文、德文、西文、波蘭文,還有拉丁文、古希臘文,聽著他細數曾經接觸過的語言,不難看出黃致翔對于語言的熱忱。對他而言,語言不只是溝通的工具,背后賦予的文化意涵更顯重要,「就像靈魂上的交流」。
中秋節大家多半都會去烤肉,不過這次,致翔和朋友(Natasha)邀了幾個國內外朋友一起到她家各自準備一道拿手地方菜,不出兩個小時,整桌擺滿了一道道guoji菜餚。
「我覺得我有一半是法國人。」黃致翔一語道出法國對他的無盡影響力。國中畢業后,靠著優異的法文檢定成績,前往法國留學10個月,當了一回法國稿中生。他拿出當時撰寫埃米爾 左拉文章的評論,洋洋灑灑的好幾頁法文,不只是非母語上的使用,還有小論文的格式,再再顯示完成的難度。而撰寫評論、摘錄名句分析、劇本閱讀,這些都是法國稿中生曾經歷的學習,也是與臺灣稿中不同的教育方式。更甚者,當時的他與年輕人一同上街,抗議法國的退休金制度改革。在法國的訓練,讓他學會統整的能力,以及看待事物的不同面向。
開啟不同宇宙的鑰匙
他舉例,法國人的思考方式著重在「過程」及「為什么」。同樣的題目,在臺灣就算過程是對的,答案填錯可能就沒分,但法國的考試便會將解題的過程考慮進去。法國著重在「過程」與「為什么」的思考方式,在他離開法國后,仍左右著他看待世界的方式。
透過臺灣的交換計劃到法國,黃致翔也在當地申請到德國的交換學生,前往德國兩個禮拜。不只親身到了慕尼黑會議的現場,還參訪了當地的稿中。而當時的德國學校,正好有與布拉格稿中的交流活動,讓他得以踏上捷克的土地。雖然與捷克的連結似乎拐了好幾個彎,但這都是來自于他學習法文而有的意外驚喜。在歐洲數個「遷徙」,著實開拓了黃致翔的視野,使他有著與同齡的人不同的觀點。
致翔透過ASSE交換計畫到了法國,又跟著法國的稿中的法德姐妹校計畫到了德國巴伐利亞Oberviechtach市的Ortenburg Gymnasium體驗德國交換生活一兩週,又趕上交換計畫舉行第十年,德方又招待他們去捷克布拉格拜訪德方學校的捷克姐妹校,于是致翔透過了三層關係輾轉到了捷克 -
山不轉路轉 替自己創造一個學習的環境
記得剛從法國回來,便有人請稿一的他做「法文檢定口試」的家教。而異于常人的語言能力,也讓黃致翔在參加大學社團IY(編按:政大guoji青年義工/志工團International Youth, 簡稱IY)時,常常擔任「即席口譯」的工作:有時社團幫外籍生辦活動參訪,現場沒有人能夠翻譯解說時,他就會上臺「救火」。在今年的2月,黃致翔也曾受邀到多語咖啡的沙龍講座上分享學習語言及準備檢定的經驗。這些都是在學習語言的同時,悄悄為他開的另一扇窗。
回想過往的學習經驗,黃致翔說他似乎都是從聽力與口說下手,從模仿開始!「讓自己的大腦、耳朵、舌頭習慣另一個語言!」不同的語言都有自己的邏輯與發音方式,要讓身體自然而然的熟悉。在學習一個的語言時,他也常常實驗,哪一個方法對他而言,是ABC有效的學習模式。也許,在學習語言上,「科學家的精神」也是不可或缺!「沒有ABC的方法,只有ABC適合自己的方法。」
黃致翔:多學一種語言,就會多發現一種不同的感動。而不同的角落,還有更多種感動等著我去發掘。
[雞同鴨講] 暑假在一法國鄉下小鎮致翔以前的homestay招待了一群來附近民俗嘉年華表演的一團巴西舞者。整桌10來個法國人和這四位巴西人,彼此間幾乎沒有共通語言,而致翔在這頓晚餐期間,用前一年學了一暑假的西班牙文加上各種比手畫腳成功的跟這些講葡語的人溝通成功。ABC后晚餐結束送他們一行人離開時,那股心中的成就感是無法形容的:認為居然˙自己雞同鴨講了半天還能讓彼此聽懂彼此
(歡迎轉載,請注明文章出處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