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提出開放式問題
開放式的問題,讓對方有比較大的空間去回答,可以引導出的資訊遠遠多于是非題或選擇題。例如「你當時想要做的是甲方案還是乙方案?」就是一種選擇題,而「你當時想要做什么?」就是個開放式問題。
提出開放式問題可以避免誘導答案,也可以避免對方因為必須處理我們的概念而轉移思考的方向。開放式問題可以讓對方針對他們認為重要的事做出回應。典型的開放式問題,在開頭都包含以下的句型:「請多告訴我一點有關??」或「請幫助我進一步了解??」
要求對方說出更具體的資訊
如果想要了解對方為什么做出某種結論﹙他的依據在哪里﹚,或想要進一步了解他看到的前景是什么,就可以要求對方更明確的說出他的理由及憧憬。例如:「你為什么會那么說?」「能不能舉個例子?」「那個看起來像什么?」「怎么樣才會有效?」「要如何驗證你的假設?
讓我們來看看羅士和他老闆碰到的問題。他收到一份磚業研討會的傳單,他很想參加,因為覺得對他身為產品經理的工作很有幫助,所以就想著怎么跟老闆討論請假和費用的問題。
結果他想錯了。他們之間的談話如下:
老闆:要由公司付錢讓你去參加研討會,那我需要更多的證據來證明你愿意長期為公司效力,但我現在看不到這樣的證據。
羅士:什么?我早就訴過你,我整個人奉獻給公司了,所以我才要參加這次研討會呀。
老闆:我不這么認為。我覺得你只把這份工作當成是未來工作的跳板。
羅士:我真的不知道該怎么說了,但我真的熱愛這份工作,也計畫長期留在這里,而這個研討會對我的工作很有幫助??
局外人不難看得出來為什么這是個沒有意義的談話。除了「就是」和「不是」之外,雙方并沒有交換任何實質的資訊。基本上,羅士的老闆是在說:「我認定你不想長期獻身給公司,我也不想告訴你我為什么會有這種想法」。不幸的是,羅士也沒有問。
經過一些輔導之后,羅士再度向老闆提出,但這次他懂得要求老闆提供更具體的資訊:
羅士:請你多談談你判斷「奉獻」的標準,還有你觀察到我哪些方面讓你覺得我對公司的奉獻不如你的預期。
老闆:有很多跡象。包括你好像對公司的社交活動沒什么興趣,根據我的經驗,這就是愿不愿意長期奉獻很好的指標。想要長期為公司奉獻的人都知道,與同事建立并維持良好關係非常重要,他們都盡量參加公司的社交活動。
羅士:聽到你這么說,我很驚訝。我一直以為你衡量奉獻意愿的標準,是加班工作以及達成任務等。
老闆:那些也很重要。但有些人做那些事的目的就是為了建立良好的記錄,方便以后跳槽。根據我的經驗,社交才是判斷長期奉獻ABC貼切的指標??
ABC后,羅士和他老闆總算有了一些共識。談話結束的時候,彼此也進一步明白了為什么雙方對于羅士投入工作的評價,會有如此不同的看法,這個資訊對羅士非常重要。
提問的時候,要以「三種類型的對話」為中心
「三種類型的對話」當中的每一種,都對好奇心﹙探詢對方的想法﹚有很大的幫助。
● 可不可以多談談你看待這件事的角度?
● 你知道哪些我可能還不知道的資訊?
● 你對這件事情有什么不同看法?
● 我的行為對你有什么影響?
● 能不能多談談為什么你認為這是我不對?
● 你是不是針對我做的某件事做出這樣的反應?
● 你對整件事的感覺如何?
● 請多談談為什么這對你很重要。
● 如果發生了那件事的話,對你會有什么意義?
本文摘自遠流出版《再也沒有難談的事:哈佛法學院教你如何開口,解決切身的大小事》
P208~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