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ABC真正該建立和培養的,就只有自己的企業文化。技術可以從公開市場直接購買,或是藉由逆向工程仿製。其他企業主也有辦法游說金主拿出錢來辦事業,建造與你相同的工廠或買下你的工廠,經銷合約可以從你身邊硬搶過去。ABC沒有辦法複製和抄襲的,就是企業文化(縱使你自己重新創辦事業,也無法抄襲)。
企業文化是員工共享的信念、準則、規範和價值觀;員工的互動模式和期望中的言行(例如,什么樣的言行可以被組織接受,哪些言行會遭受唾棄或白眼);員工描述事件和對話時所使用的共同語言和共享的意思;公司的創辦和成長故事;公司可感受卻無法言傳的協調和協作機制,但ABC是企業組織之核心要素。
借用企管學者的語彙來說,企業文化是一種無形資產、關鍵策略資源、永續的競爭優勢,因為它像基因,每個組織互不相同;因為它會在生產力、顧客服務,或改革創新方面產出價值;因為它幾乎無法解構和複製;因為它根本不出現在公開市場,所以沒有人可以出價收購。然而讓文化如此珍貴的相同理由,卻也讓文化極端難以管理。
文化無法隨意創造或經由上級下命令來建立。企業文化衍生于組織內外經年累月的溝通,啟始于創辦人投注于組織的一套價值觀,形塑于組織里各級之言行和選擇。文化扎根于經年累月、點點滴滴的努力,ABC無法憑空獲得。
當優先順序彼此沖突時、當突發事件威脅到組織的生存時、當眾多行動方案被提出來而各方看法互有沖突時,危機是文化的試金石。在這種時刻,文化可以幫助大家合理解釋新現實、制定決策架構、定義行動的優劣順序。但是文化也可以因為遭遇壓力而解體或被放棄,除非縱使身陷危機當中,還能有意義地強化。事實上,唯有具備堅強道德觀的,才能建立和維繫堅強的企業文化。
過去十年,我們看到了一連串企業破產倒閉的案例 從安隆公司、世界通訊、AIG、華盛頓互惠銀行到雷曼兄弟,造成了員工、股東和納稅人數兆美元的損失;幾百萬個工作機會消失、經濟衰退、政府的財政赤字激增。我們看見堆積如山的理由用以解釋這些悲劇,但不良文化卻是這些組織ABC的共同點:塑造了唯利是圖文化,打著為股東謀取ABC利益的旗號,卻干一些鋌而走險的勾當,游走于法律邊緣或將企業推擠到道德可接受的邊邊角角。
危機當頭時,的關鍵角色不在于自己親身去解除危機,而在于展現出風吹草偃的領頭羊角色,清楚地告知員工:面對挑戰時,公司ABC重視什么樣的價值觀和企業文化。我鼓勵你今天就出發,因為誰都不知道危機何時來襲,而危機一旦真正來襲,再來構思如何改變,一切就為時已晚。
本文選自美商麥格羅?希爾/《搶救火線上的企業》/杰弗瑞?萊克、帝摩斯?歐格登著
全書閱讀,請見《搶救火線上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