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感造成的行為偏差第二種類型:〈我好,你不好〉的兒童 吹噓自己、打擊別人以維持自尊是其行為目的。 (一)主要的候選人︰ 主要來源是自卑感的兒童。 (二)主要的行為問題︰ 1、主要行為特征:吹噓自己(甜檸檬心理)、打擊別人(酸葡萄心理) 2、其行為表象如下: A、吹噓自己以維護自尊: (1)到處向人吹噓她的眼
自卑感造成的行為偏差第二種類型:〈我好,你不好〉的兒童
吹噓自己、打擊別人以維持自尊是其行為目的。
(一)主要的候選人︰
主要來源是自卑感的兒童。
(二)主要的行為問題︰
1、主要行為特征:吹噓自己(甜檸檬
心理)、打擊別人(酸葡萄心理)
2、其行為表象如下:
A、吹噓自己以維護自尊:
(1) 到處向人吹噓她的眼睛雙眼皮很漂亮;考試得稿分四處張揚;
(2) 自然科分組時帶頭起哄(我敢;我是好漢)。
(3) 文章是自己的好,兒子是自己的乖巧,情人是自己的漂亮。
(4) 一支草一點露,駝背的草吃兩滴。
(5) 問:“先生,你的報紙拿顛倒了。”答:“這個你就不懂了,有學問的人倒看還是一樣明白。”
B、打擊別人(通常是言語的攻擊)以增進相對性的自信:
(1)爭論狡辯:被老師責罵,會頂嘴說:“我是人也,你應該尊重我”;
(2)偷懶、坐享其成、占人便宜(我聰明,你呆瓜);
(3)經常口語攻擊〈污衊〉他人:如罵自己的姐姐是大象(胖子);當著媽媽面前,罵老師是大象;罵阿姨丑死了;回祖母家參加喪事,竟然罵:“吵死了!”
(4)幸災樂禍(別人癲癇發作,他在稿興跳躍并罵活該!)。
(5)看到別的同學成績好,譏評他是“死讀書”、“書呆子”。
(6)語言傷人:罵漂亮的同學“紅顏薄命”,罵有錢的同學“富家子弟多不肖”
(三)處理對策:
1、對老師的建議:
(1)、塑造好學生的形像。
【1】 教導該生良好行為并加以增強、肯定,使該生自我肯定。
【2】 尋找該生好的表現(自己內在橫切面之比較及和往常表現的比較),然后予以欣賞式的贊美。
(2)、教導該生正確的行為以替代打人、罵人的行為。當兒童表現正確的行為時父母或教師應立即增強(肯定該生正確的表現)。
(3)、當該生對別人行為加以批評時,老師或父母可以教導他欣賞別人的善良面,以改變該生之認知習慣。
* * *
性別: 男
主述問題:
1、 個性執拗,活在自己的想法中,不接受指導。
2、 不服從、唱反調。
3、 別人癲癇發作,他在稿興跳躍并罵活該!
4、 對其他的老師頂嘴,會說“我是人也,你應該尊重我”。
5、 偷懶、坐享其成、占人便宜,因而受人討厭。
6、 踢椅子、垃圾桶、制造聲響,引起老師的注意。
7、 醫生診斷是:臨界過動兒及躁郁癥。
8、 母親溺愛,父親用毒打的管教方式。
9、 聰明、伶利、活潑。
診斷分析:
1、 主述問題中第1至5項的行為是屬于“我好,你不好”的表征。
2、 “踢椅子、垃圾桶、制造聲響”其目的是引起老師的注意,也是加強“我好”的感覺。
3、本個案既非過動兒亦非躁郁癥。(過動兒是注意力缺陷過動癥的簡稱,一般而言老師或醫生對這類兒童的判斷容易誤判,本文作者擬寫幾篇與本文有關的文章作為本文的補充文章。躁郁癥本文附錄有一個典型的躁癥兒童(躁癥醫生通稱單極。躁郁癥是躁癥和郁癥輪流出現的癥狀,醫生通稱為雙極。該案例父母來電諮詢時正處于躁癥,我建議父母帶其看精神科醫生,后來父母來電說明確實屬于精神病,但未敘述屬于何種精神病。因為有些兒童可能合并精神分裂及躁郁癥。)
建議事項:
對家長:
有必要訂定家規,一切依家規
執行,讓兒童無法再耍賴、占便宜,也讓兒童知道學習守規矩的必要性。與學校老師配合共同用代幣增強系統〈替代毒打〉,來約束其在家及在校的行為。
對教師:
如對家長的建議,即訂定班規及該生的代幣增強系統。代幣增強系統屬于古老的行為改變技術(可在行為改變技術的教科書找到實施步驟。本文作者也擬寫一篇關于代幣制度的文章)。
對老師和父母:
仍然需要了解該生自卑感的來源,設法協助減輕或消除自卑感。
附注:這類我好你不好的兒童在兒童期出現較少。但成人期就非常多,吹噓自己打擊別人是成人維持自尊自信的伎倆。
(待續)@*
責任編輯: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