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我很欣賞的美國教育思想家——Maxine Greene對于知識的看法,主張教育理論需要逐漸擺脫“科學”的枷鎖,轉而去主動擁抱更寬廣的“文學”及“藝術”。Greene強調知識本身具有主觀性及個體性,他認為知識是用來作抉擇的,以決定個人未來的行動,所以知識固然源于信念,也必須經過自我反省。任何人們對于世界的理解絕非ABC終的知識,所以我們不應讓現(xiàn)有的理解及知識去阻礙自己更進一步的思想和行為。
Greene曾主張將藝術與敘寫(也包括文學、電影,文學與電影都是敘事的一種呈現(xiàn),也是一種豐富的語言展現(xiàn))帶入教室課堂的教學中,所以Greene鼓勵教師在教學中,應多運用演說及寫作的教學方法。他也指出教師們應該具備更多的藝術、文學素養(yǎng)。
敘事研究是教師可利用的教學方式之一。當教師們將敘寫運用于教學中,可以在學生身上激發(fā)某種“不安定”,喚起學生在自我抉擇下,從事負責任的行動。更能透過敘事讓教師理解到,教師不應該強加自身的價值觀于學生身上,而應該成為學生追求自我認同、學會如何生活中的“引導者”。因教師除了創(chuàng)造自己外,更應該負起“讓他人自由且得以自我抉擇”的責任。
在敘事研究為基礎的對話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主動提出問題,盡其所能地幫助學生觀察事務、深化自己的信念,讓學生擁有尊嚴、自由,以及自主性。經由敘說與書寫所造成的提問與反思,也讓師生共同進一步去反省自己置身于其中的冷漠,因為在敘說與書寫過后,我們都會擁有屬于自己的答案。◇
文章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