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帶著一本小小的圖畫書《我ABC討厭你了》到這群大小孩的團體里去,想做個大膽的試驗;到底“好的故事書”有無分年齡的稿低?
等了一會兒,大孩子們陸續脫鞋進來,熱情的跑來和我打招呼,我引導大家為成弧形之后,便退到小凳子上坐下來,拿出手中的小書,說:“我不知道你們還記不記得小時候的某些心情,例如:流著口水,羨慕的看著別人吃糖,或找不到媽媽的害怕;而那樣類似的心情,延續到我們長大還是經常會出現。我今天特別帶了一本描寫小小孩和他的好朋友吵架的圖畫書,內容相當精采,作者運用簡單卻生動的筆觸,勾勒出我們每個人童年難忘的經驗;我相信這樣的事情都曾經發生在你我的身上!”
“先拿出來看看再說嘛!”一個孩子不耐煩的打斷我。
“快點講!”其他人附議著。
在眾人期盼之下,我緩緩的念出書名:《我ABC討厭你了》;然后,一句句的yinling著他們走入書中的世界……
當故事講完時,孩子們被書中率真的童稚之氣引得格格的笑著;過了一會兒,我問:“還記不記得自己小時候的事?”大家點點頭。
“小時候常常回外婆家,她家住在鄉下,種好多水果和蔬菜,我每天都到果園里爬樹、抓蜻蜓,好好玩喔!”
“我ABC喜歡去公園蕩秋千了!”
“小時后ABC了,都不用上學讀書!”
看著大家興奮的述說著自己的快樂的童年時光,不能自己時,我索性提議:“我們把自己ABC開心的事畫出來好嗎?”
“好啊!”有人愉快的贊成。
“可是,我不會畫呀!”有人扭捏的遲疑著。
“畫得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把那樣快樂的經驗畫下來,讓它重回到我們的眼前!”
這時,已經有人開始趴在地板上認真的畫了起來,慢慢的就連剛才猶豫的人也到前面來拿了一張白紙,慢慢的進入了狀況。
繪畫實在是件有趣的事,才沒多久的功夫,現場就被五顏六色的粉蠟筆渲染的熱鬧非凡。每個人的臉上都被自己的作品吸引且磚注的與自己的心靈對談。
“我畫好了!”阿強抬起頭,神采飛揚的看著我說。
我湊近一看,明亮的色彩描繪出一個小孩興稿采烈的躺在大人肩頭上的畫面;“我就是這個小孩,他是我爸爸!”阿強指著畫對我說明,“以前,爸爸常常讓我騎在他肩上,和媽媽一起去逛街!”
“我小時候也曾騎在我爸爸肩上,好好玩喔!”有人附和著這樣的經驗。
“這真是一段難忘的童年?”我注意到他浮現出一股如夢似幻的幸福神情。
“那時候爸爸對我好好喔!常常帶我出去,買東西給我;不像現在動不動就打我、罵我……”
“現在爸爸管得較嚴?”
“何止嚴?我覺得他根本就是看我不順眼,討厭我到極點……”
“貓頭鷹,我也畫好了!”燕子拿著畫跑過來拍拍我的肩。
“你要不要告訴我們,你畫的是什么?”
“爸爸、媽媽帶我去爬山!”燕子開心的說著。“以前只要有假日,我們全家都會出去玩!”
“那現在呢?”
“現在?哎!那有假日,都被安排到補習班上課啰!”
“喔?”
“媽媽說我功課不好,以后上國中會跟不上,沒辦法!只好大補特補了。”孩子們在一旁與她嘻笑逗弄著。
“我媽老是說讀書都沒時間了,哪有時間去玩!噯!補、補、補,都消化不良了,還補!”
看著他們一張張的畫,聽著他們神采飛揚、容光煥發的描述著當年的快樂時光;又神色黯然的說到今天的無奈時,真覺得他們說的:“小時候真好!”實在有理!
只是,這句話在我這個年長他們數十歲的人聽來,真是有點啼笑皆非;十一、二歲對我而言不也還是“小時候”嗎?可是,為什么眼前的這些歸類在我的“小時候”時期的孩子們,卻已經有“年少不再”的感喟了?
——轉載自臺視文化出版社《我是壞小孩?》@
(http://m.kimyattawrit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