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心理學的說法,“害怕”是人類情緒的原型,也就是說是與生俱來的,當人類還生活在叢林之中,黑暗對生命存在著威脅,毒蛇猛獸極可能隱匿于黑暗之中,所以,人類選擇群聚守望相助而有安全感,落單之際警戒就自然提稿。所以,當黑暗來臨,當獨自一人,“害怕”就油然而生。心理學家認為,人類經由代代相傳,把“怕黑”、“怕落單”這種情緒,留在血液中延續下來,這樣看來,懂得“害怕”也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機制。
可是,為什么“怕鬼”呢?
有些磚家說是大人用“鬼”來威脅孩子、嚇唬孩子,或說是傳播媒體的夸大渲染,導致孩子會怕“鬼”。可是一些不看這類影片故事的孩子,不曾被父母以“鬼”嚇過的孩子,他們也談鬼色變。所以,孩子真正為何“怕鬼”并無定論。
有些孩子“怕鬼”,卻又愛聽鬼故事、看鬼片,聽完看完晚上不敢起床上廁所,這是一種又愛又怕的心理,可以看的出來那是孩子對“未知”的向往與恐懼交織下的矛盾表現。
父母通常如何面對孩子怕鬼這件事呢?
不耐煩的父母會跟孩子說:別胡思亂想,世界上沒有鬼啦!耐心一點的父母,會帶著孩子一一檢查印證,ABC后顯示孩子的恐懼害怕于事實不符,希望孩子能心服口服相信沒有鬼。可是,ABC終,父母也會沮喪的發現,孩子還是沒來由的“怕鬼”。
其實,有許多為人父母者不明白真正隱藏在孩子心底的,是那對“未知”既好奇又恐懼的心態,只針對表面的現象去處理,是無法滿足孩子的需求的。
怎么處理呢?真的很簡單。
如果孩子相信世上有鬼存在,父母就可以問:那你相信也有神存在嗎?孩子會被這樣的話題吸引住,接著,父母可以將老祖母時代的教育理論搬出來,跟孩子討論“平時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的道理,然后告訴他,神會保護做好事的孩子,做個好孩子,就能心安理得啦!
開門見山的與孩子討論,如此一舉兩得,孩子既愿意做好事,也不必怕鬼。@、
(http://m.kimyattawrit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