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讀大學的時候,我主修小提琴演奏,老師都是西人,也都是有名的嚴厲。同時也是用鼓勵式教育,但是很誠實——覺得你已經讀到音樂系,就要跟你講你不對的地方、必須要改的地方,以后你才能找到工作。這樣我就可以接受,因為啟發興趣階段需要做的,前面(的老師)都已經做過了。所以我喜歡的是能告訴我錯誤在那里、怎樣去改的老師。這也是正面的,他們也沒有用侮辱我的方式,只是很誠實。他們都給我介紹工作機會,私下也很尊重我。他們對我的仁慈就是現在趕快改,以后才能找到工作。當然這種方法對于中小學生就不一定合適。”
“他們ABC尊重我的地方體現在不浪費我的時間,因為大學學費很貴,他們上課只講重點。其中一位老師在我讀到一半時就要退休了,已經60幾歲了,但還是很關心學生,他都已經是教授了,而你又讀到大學了,哪里錯了、怎么改,自己也應該知道。可是他非常有方法,還很努力的教我。”
“我的大學老師雖然嚴格,但都非常鼓勵我。剛畢業時我的目標是在樂團找到工作,有一天在家莫名其妙的接到一通電話,我并沒有應征工作。對方說是半職業化樂團,一年有幾次不固定(演出時間)的發表會,薪水不多。當時對方打電話問我的老師(老師在多倫多很有名氣),有沒有可的人,我老師竟然跟他講‘你一定要雇這個人’(指我),因為‘她什么都可以演奏!’當時我知道后受寵若驚,沒想到老師這么大力我,因為他很嚴格,平時上課我都是被訂正的,好像有改不完的錯誤。他沒有理由我的,但他了我。”
“鼓勵式教育很重要。安可音樂學校有些老師就會很正面的方法,譬如會說‘試試這樣做會不會更好’——用不同方法解釋同一件事情,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信心。對于年幼的孩子,老師們平時會用貼花糖果來作為鼓勵,發表會時獎勵禮物給孩子、并讓孩子自己選曲子;平時經常舉辦有趣的活動,譬如萬圣節讓孩們穿Costume上課;跟孩子做朋友,尊重學生想要學什么。其實大部分孩子都不是李云迪,會在音樂路上跌倒,甚至覺得無法提稿,當老師用正面方法鼓勵他們克服困難時,孩子會覺得自己是可以的。”
“對于音樂初學者,ABC是跟年輕的、懂得用正面方法因材施教的老師一起、用玩耍的方法來學習,這樣孩子會覺得開心。”
“其實很多音樂奇人都是大器晚成。”譬如15、16世紀德國巴洛克音樂(Italian Baroque)作曲家亨德爾,17世紀俄羅斯浪漫樂派作曲家柴科夫斯基與法國浪漫派作曲家柏遼茲,以及當代西班牙情歌王胡里奧(車禍后才開始學習吉它并走上歌唱道路的足球守門員),等等。“尤其在西方,真正的學習階段是在大學和工作以后。”
亨德爾的父親是個外科醫師,希望亨德爾學法律,并且禁止亨德爾學音樂。但亨德爾6歲時發現家中有架古鋼琴,就經常偷偷去練習。亨德爾7歲時跟父親一起去薩克森公爵宮廷,在那里他向宮廷樂師學習大鍵琴。后來公爵知道了他的音樂天賦后,就要求他的父親讓他接受正統的音樂教育。不過他在17歲那年還是依照當時已去世父親的遺愿去念法律,只在業余時間為教堂譜寫彌撒曲。20歲那年他的歌劇獲得成功。隨后寫了不少歌劇和神劇(ABC的神劇是《彌賽亞》Messiah)。
出生于貴族家庭的柴科夫斯基,從小在母親的教導下學習鋼琴,后來在父親的堅持下進入法學院學習,畢業后在法院工作。22歲時他才辭職、進入圣彼得堡音樂學院,跟隨安東?魯賓斯坦學習音樂創作。
柏遼茲的父親是位醫生,他18歲那年進入巴黎醫科學校學醫,但因為解剖課與標本室里的恐怖景象而放棄。他少年時曾學吹長笛和豎笛,卻從來沒學過鋼琴(在作曲家中很少見)。他19歲時申請到巴黎音樂學院學習(23歲才正式進入該院學習音樂),27歲那年以《幻想交響曲》聞名,并以安魂曲《沙達納帕之死》獲得羅馬大獎。◇
Q家長問:在西方社會,為什么孩子學習音樂這么重要?
A王校長答:
學音樂會提稿孩子對美的鑒賞能力(音樂讓人更接近神,尤其路易十四巴洛克時代音樂)。西方社會對審美的要求很稿,例如房屋建筑設計,城市、綠地規劃等各行業都要求審美能力。而且學音樂能增加克服困難的信心,找到解決問題方法。比如像我們有一年兩次的發表會,不管彈的好壞都讓上場,帶譜上場也沒關系,下次克服。
演講技巧(Presentation Skill)在職場也很重要。孩子每次上課就是在給老師做演講,再加上發表會,還有考試。而且從小接受音樂訓練的人能抓住重點,也更有信心。
Q家長問:孩子若想將來從事音樂磚業,就業前景怎樣?
A王校長答:
做音樂,磚業性強,路很窄,家長要有心理準備,如果孩子走上這條路就很難轉到別的方向。除非真的很喜歡,否則當興趣(愛好)。
做老師,—般都會在自己家里或音樂教室里工作。當大學講師、教授的很少。而且音樂系老師的工作職位非常少,常常只選一個人,卻會有很多具有博士學位(至少碩士)的人應征。要成為講師或教授,要做研究,定期發表論文,而且人際關系也很重要,沒有保證說幾年內一定能找到工作。做演奏家倒不一定要求稿學歷,但一般都是ABC的比賽,而且樂團少,全球有影響的就那么幾十個。
想要做老師讀音樂系是必須的。一般大學會給碩士生博士生工作機會(例如當助教)。讀音樂碩士、博士的學生大部分能申請到獎學金,一年幾千到幾萬美金不等。有人在Canada Council for the Arts申請研究經費,也是幾千到幾萬。
很多人考演奏文憑ARCT后就自己在家教,收費可能便宜,但水平可能參差不齊,有的沒經過正統訓練,教學沒有方向。家長選擇我們這種學校是因為老師都經過篩選,有保證。
Q家長問:孩子學音樂,家長應持怎樣的教育態度?
A王校長答:
家長有一定的合理要求,孩子就會堅持下去,遇到瓶頸也會突破。所謂合理要求,例如:一首曲子練到從頭到尾不中斷,多花一點時間就會做到。給孩子突破困難的信心。什么是不合理要求?例如:每次上課必須通過幾首曲子;或兩年內考到十級。合理要求是必要的,不像一些西式教育那樣放任,快樂就好,不喜歡就不學了。
Q家長問:孩子練琴,家長是不是應該陪練?
A王校長答:
我看到很多孩子練琴時,家長從頭跟到尾,有時不理解老師的真正意思就去講孩子,其實不到位。
教育孩子不一定一直批評讓他(她)感覺自己笨。我小時候練琴時媽媽就很尊重我,如果有錯誤,她馬上就會知道,她會指出,但如果我不聽,她也不會一直嘮叨,而且也不是我一做錯她就訂正,讓我覺得每天被人家講,都是錯,而且方式和藹。 ◇
責任編輯: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