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長過程中,會有“好奇,然后自己找答案”的行為,難免會惹毛誰或造成什么后果,大人就開始謾罵小孩,在大庭廣眾下動拳腳,使得孩子變陰沉、孤僻或難以面對事情。造成小孩把“做錯事就會被罵被打”的感覺堵在心里,總覺得達不到大人所期望的,以至不敢放手去做,使孩子們沒辦法在現今社會生存。
許多人總認為“尊重”小孩會不會太溺愛他們?但其實溺愛并不等于尊重,如果父母溺愛孩子,會使孩子陷入在成長過程是快樂無憂的,但內心卻是一個敗壞、驕縱的狀態,出社會帶回家的就是一種負擔,這就是教育的失敗。尊重小孩應該是耐心、愛心和包容心。而不該跟孩子說:“別人可以做到的事,為什么你都做不到?”“每天只會玩,都不去讀書,將來哪有成就?”,其實我們或許盡力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領域、個性或才能,有些事情是做不到的。
“有其父母必有其子女”,其實孩子們都會觀察父母的行為而加以學習,家庭是學習的環境、也是教育的ABC個地方,每個人都喜歡被尊重,萬物都有其特質,尊重孩子的差異,幫助孩子補其不足,相信我們這些青少年也會更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