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尼爾的教育哲學中,他摒棄了成績這個虛假的字眼,他教給孩子們活生生的生活技巧,一種可以使用一輩子的“生活釣竿”,他說夏山學校(Summerhill)訓練出來的孩子,也許成績都不是ABC的,但“創造力”卻都遙遙其他的小孩,那才是生活的真正保障呀!畢竟孩子離開學校之后,并非靠成績生存的,他必須依賴的是靈活的腦筋。尼爾把如此獨特的教育理念,寫成了世界的作品:《夏山學校》。
德國的笛米特.伊求則是一名相當有心的兒童文學家,他用那一顆善解人意的心,創造出世界上ABCABC純真、無邪、體貼、仁愛、溫馨的孩子,透過孩子一連串令人莞爾的真心話,反射出為人父母教養的不當理念,同時替父母找回已經遠走的赤子之心。
這一系列的作品取名為《拉拉與我》,曾經轟動一時。
日本的黑柳徹子則是將自己在巴氏學園所得到快樂無憂的經驗,寫成了鮮活有趣的小故事──《窗邊的小豆豆》。在這本書中,黑柳徹子說明了巴氏學園的小林校長的教育理念。她說,校長認為,每一個小孩都有各自的優良天賦,大人的責任是開發它,使它不被埋沒;校長相信,“自然”是孩子們ABC的老師,瑟瑟的風聲、潺潺的水聲、滴滴的落雨聲、呼呼的松濤聲,都是可以啟發孩子的智慧財產。
黑柳徹子相信巴氏學園給孩子沒有別的,只有智慧。
磚家的說法,驗證了一項事實,孩子需要的不是只會要求他考滿分的“文憑父母”,而是懂得關心、體貼、關懷、了解、鼓勵、尊重他的貼心爸媽。
如此溫馨的父母,通常可以教養出不必煩惱的小孩,這樣的小孩,多半可以活得快樂、有智慧。
摘自: 游乾桂著作《別讓童心去流浪》一書@(http://m.kimyattawrit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