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孩子的思考模式在改變,父母親如果不跟著改變對孩子的教養方式,那么孩子就容易和父母形成對立、代溝。看看當今社會有許多孩子,在壓力無法獲得疏解的情況下,就以自殺的方式來尋求解脫。所以建立親子之間的良好關系是非常重要的。
記得我的孩子還小的時候頗為乖巧,幾乎很多時候就是父母怎么說他就怎么做。時隔幾年,孩子也日漸長大了,進入青春期的發展階段。然而我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卻墨守成規,沒有跟著他們的成長腳步一起成長。
我還是把他們當做小孩兒一樣的呵護著。有一天,我上國中的女兒很嚴肅的對我說:“媽媽,我己經長大了,我不要再像以前一樣什么事情都聽你的。”我并沒有把女兒說的話放在心里,以為這只是他負氣的一句話。
直到有一天,矛盾越激化越大,女兒甚且告訴我:“我不想待在這個家了。”如果她有謀生能力就要離開這個家。其實我也沒有給孩子多大壓力,只不過對于他們愛看電視及打電玩管制的較嚴一些,他竟如此反應激烈。
“冰涷三尺,非一日之寒。”自從孩子進入青春期后,我很少去了解他心理在想什么,他與同學、朋友的聊天話題我也不清楚。我只知道:他跟朋友在電話及網路聊天的時候特別開心。
偶爾孩子會帶同學回家,孩子帶同學回家,外子總是很熱情的接待,買飯、買飲料之類的請同學吃。我也不反對女兒帶好朋友到家中來玩。他們經常會在房間里打電玩,娛樂一下倒也無妨。
有時候孩子把電玩擺在功課之上的時候,我嘴里就會發牢騷,把怨氣指向孩子教了壞朋友,并且告訴女兒以后不要再帶朋友到家里來。女兒是個把朋友看的很重的人,一聽到我說這話,反抗心理就來了,鬧起別扭了。當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的時候,矛盾就會被激化起來了。
越僵持越糟糕,我只好向同儕的父母尋求教育青春期孩子的方法。每個人都給我一點經驗分享,ABC后我總結出自己的心得:要多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做父母的也要適時調整,為人父母教養孩子的心態及方式。
此時的孩子,正值生理及心理的轉變期,有自己獨立的思考能力,但也容易出現偏差的行為。為人父母的要適時的了解孩子的生活圈,孩子的交往對象及每天發生的事情,我們都要抽空去關心及了解,適時的導正。
過去,我一直以工作忙為由,也認為孩子可以自己管理好自己,沒有和孩子做雙向溝通交流。以致孩子內心在想什么我根本就不知道,矛盾激化了又覺的是孩子不對。
現在回頭看看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方式,真的有點漸愧。強制是改變不了人心的,唯有用善和愛去關懷孩子,多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多給孩子正向的鼓勵,這才是建立良好親子關系的基礎。@(http://m.kimyattawrit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