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表明,那些經常接受祖輩撫育的孩子,其社會責任感,道德價值觀較同齡人往往更單純向上,他們普遍都會自尊自愛,同時也更具愛心和懂事,與人交往知道寬容禮讓,因此無論是與老人還是與其他年齡層的人相處,他們往往更討人喜愛。
另一方面,來自祖輩及父母無私的關愛和鼓勵,不僅使這些孩子具有更強的家庭歸屬感、個人安全感,個人認同感等,同時也自然使他們更愿意相信他人,并會關愛和同情他人;祖輩特有的循循善誘的導師特點,也使這些孩子的耐心、獨立性、主動創新精神、學習成績等都較同齡人突出,另外,暴力、毒品等丑惡現象往往也會遠離這些孩子。
祖父母輩身上的獨有特點,決定了他們在撫養下一代人上具備著父母輩所難有的一些優勢,其中至為關鍵的首推存在于祖孫間那種純潔無私、不帶任何條件的“隔代親”,以及與此相伴的那種天然的親和力,當然,老人特有的耐心細致,人生閱歷豐富,具備諸多社會和生活常識,熟悉家族歷史和風俗習慣等,這些都使得祖輩級家庭教師的教學效果遠非其他師者能比,對受教者而言,從祖輩那里得來的知識和技能,人生道理等往往能使其終身受益。
“祖孫親情花雖美,尚須平日栽培苦。”,其樂融融、老少受益的祖孫情并不是一件自然而來的事,而是需要包括父母在內的長輩人用時間和愛心來精心培育的,教育磚家們給出的建議包括:
1、盡早培育祖孫間的親情,越早則孩子受益越大,尤其是對0-3歲的幼童更是如此,這方面,孩子父母是培養和促進祖孫情的重要橋梁。
2、祖輩對孩子的關愛和照顧必須是全心全意和無任何附加條件的,只有當孩子沐浴在真愛的陽光中,他們對世界和他人的愛才會是真誠的。
3、做孩子的耐心傾聽者,孩子稿興時與他們一起分享歡樂,孩子遇到麻煩或不如意的時候,更要去做他們的朋友和知音,祖輩是孩子ABC的心靈慰籍者和困惑時的釋疑者。
4、要與孩子同玩樂,如一起讀一本書,玩積木,一起去逛公園等,不要小看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正是這些小事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身心發展;“感覺不一樣”是開發孩子潛力的ABC時刻。
5、不斷地與孩子分享個人的興趣愛好,知識技能、價值觀等,因為這些不僅能使孩子在游玩中增長智慧和本領,更有利于健全孩子的人格和性情。
6、當自己家庭中缺少祖輩級的人物時,請到鄰家為孩子找一個“替代的爺爺奶奶”,以此擬補孩子幼年缺少祖輩關愛的缺憾。
以上這些建議您認為如何?不妨循磚家所示,同孩子一起去尋找和享受那可使孩子終身受益的“隔代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