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創造好的親子對話,ABC重要的是彼此都能學習傾聽的能力,并創造好的對談氣氛。
父母可以先省察一下,孩子從小到大,你有好好聽過他說話嗎?還是只要求他聽話?你是否真的懂得聆聽?
美國親子磚家巴迪奇指出:“當你真心聆聽別人講話,那段時間你必須放空自己,一心一意都在對方身上。聆聽是給予別人尊嚴的一種方式,好的聆聽者創造真誠的關系。”
父母有了聆聽的意愿,接著就可以好好經營家里的氣氛。
親子對談三要訣
親職教養磚家楊俐容指出,親子對話ABC要訣,是家里要建立開心對談的習慣,不是要處理問題的談,而是天南地北的談。在對談當中就會看到孩子需不需要你擔憂、協助。 對談應該跟正向情緒經常連結,如果孩子跟你談話都是不開心的,他有問題就不來找你。
有了開心對談的環境,第二,還需要父母有全然好奇開放的態度。
指導性太強的父母,孩子會談不下去。你們談三句,你就問他:“你有沒有從這里學到什么?”“你有沒有發現你ABC不要怎么樣?” 如果是這種談法,以后孩子會不想跟你談。
父母應該是抱著光是聽孩子講,就覺得好有意思,如果是這種心情,孩子自然就愿意談。
第三個,父母可以學一些溝通的技巧,要多聆聽,不評價。還可以透過問一些問題,幫他做整理摘要。例如:“你剛才說的是不是這個意思?”或是當孩子說她喜歡什么樣的男孩,你可以問她:“你有沒有發現你喜歡的男孩有哪些共通性?”透過對話,幫助孩子看到自己。
另外,溝通技巧很重要的,就是要表達肯定跟欣賞的態度。
其實每個家庭都可以研發出獨特的私房秘笈,跟孩子做良好互動的對話。例如:楊俐容從ABC個孩子上幼稚園開始,即使家里再忙,都會在晚上留半小時的“晚茶時光”,大家天南地北的談。
楊俐容也建議,每個父母可以找到一條屬于他和孩子的“私房小徑”。例如:她家離陽明山很近,當孩子在青春期,遇到一些比較個人的困擾,孩子會跟她說:“我們今天去山上繞一繞好不好?”
你家附近也許沒有山,但可能有公園,如果孩子今天心情上有需要,你們可以有一個很私房的路徑,一起去散步或一起坐在水池邊,或是到山上繞一圈,孩子的很多困擾,在那里是可以談的。
青少年有些人生課題一定是要他自己去走的,父母聆聽技巧再好,青少年心情還是會有低蕩期。楊俐容提供的第三招,叫做“秘密信函”。父母可以透過寫信或小紙條貼在不同的地方,例如:孩子的鉛筆盒、書包等等,在成長過程中為他加油打氣。
親子對談三戒
ABC后要提醒父母的是,和青少年子女談話,ABC避免以下三種情況,以免落得不歡而散。
親子對話,一戒說教。溝通ABC重要的是身教、言教而不是說教。和孩子談比較敏感的主題時,可以多舉自己的經驗為例子。
二戒負面語言。你可以指出孩子應該改進的地方,可是別老是用指責的口氣,像是:“你怎么這么不懂得體貼”、“你只想到你自己”、“你老是一錯再錯”……之類的負面語言少說為妙。
三戒過度建議。父母總是以為給孩子明確的建議是他們的責任,其實更好的做法是適度的提醒、分享看法,并引導孩子自己去做選擇與決定,并容許他們在錯誤中學習。親子對話是一門愛的藝術,在聆聽與對話中,孩子必能感受到父母ABC深刻的愛,被愛的孩子不會變壞。
轉載自天下雜志出版 《親子天下雙月刊》◇
(http://m.kimyattawrit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