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的下一波﹐經濟學家認為﹐可能是信用卡債務危機。這是有根據的。目前﹐美國有近一億八千萬持卡人﹐卡債余額達9500億美元。根據前年的數據﹐信用卡公司單單從遲付罰款﹑卡費上﹐就賺了180億美元。但如果持卡人破產﹑倒閉﹑拒付的案例增多﹐問題就會很大。
*星巴克的ABC新花樣
上學期的一天﹐在辦公室樓下看到一個星巴克的攤子。商學院的新樓里﹐有個角落租給了星巴克﹐看來他們要擴大生意。走到攤子前﹐一個員工問你是學生還是老師﹖我說是老師﹐他就遞過一張五塊錢的咖啡卡﹐說是給你的﹐不用填表。雖然得到了“特權”﹐我還是想看看學生的待遇是什么樣的﹐他們為什么要給每個填表的學生一個五美元的咖啡儲值卡﹐而不直接送一杯“Frappuccino” (法布奇諾﹐星冰樂)。
原來﹐這個推廣方法是這樣的﹕五美元的卡附有一個明信片﹐學生只要填好明信片﹐咖啡店會直接把它寄給學生的父母。明信片上很幽默的寫到﹐“您的兒女在刻苦學習時﹐一杯咖啡是會很提神的。如果二老能在這個儲值卡上充值﹐兒女在繁忙的學習中會非常感念雙親的關愛。以下是充值的網站和我的帳號。。。”
這是個蠻聰明的推銷方法﹐學生趨之若騖﹐怪不得美國大學生中﹐一半以上至少有四張信用卡。對學生來說﹐反正是要老爸老媽掏錢﹐不管他們掏還是不掏﹐先拿五美元再說。相對于三﹑四萬美元一年的學雜費來說﹐花個零頭給孩子喝咖啡﹐許多父母還是會做的。
*記帳卡和信用卡的濫觴
在美國﹐記帳卡(Charge Cards)早在1920年代就有了。記帳卡先開始在加油站﹑百貨店﹑旅館等處使用﹐非常方便﹐人們不必帶很多現金。但記帳卡雖然不預設信用額上限﹐但每月必須付清帳單。信用卡 (Credit Cards)一般預設信用額﹐每月可付清全部,也可付基本額﹑或者全額的一部分。
1950年﹐“老餮俱樂部”(Dinners Club)推出了真正意義上的信用卡﹐金融業從此進入一場革命﹐信用卡被廣泛使用﹐也為今天的危機埋下了種子。1966年﹐芝加哥一家公司胡亂發出500萬封推廣信﹐許多幼兒﹑罪犯﹑甚至家里的狗﹐都收到“你的信用卡被批準了”的邀請信。
信用卡行業有個名詞﹐叫“循環借債者”(Revolvers)。這些人一般借很多錢﹐信用卡賬單余額很稿﹐每個月都不能全部還清﹐但又不會賴帳不付錢。這些人呢﹐據大通的朋友說﹐是ABC能讓信用卡公司賺錢的。“Revolver”這個詞﹐還有“左輪手槍”的意思﹐就是西部牛仔喜歡用的那種﹐子彈匣是旋轉循環的。這左輪槍的子彈打出去﹐看來還是打了濫用信用卡的人自己。
在美國的華人﹐大多數信用良好﹐也大量使用信用卡。但華人一般都不欠帳﹐使用信用卡只是圖方便﹐或者賺個回扣﹐一般每個月都是全額付清的。
*淮南之桔和淮北之枳
信用卡的益處﹐是它方便購買和消費﹐是理財的工具﹐所以被廣為接受。信用卡的普及有些基本條件﹐就是這個社會的大部份人是誠實的﹐信用良好﹔社會資源開放﹐沒有壟斷和獨占﹔另外﹐社會的法制健全﹐對金融犯罪有制裁的方法。但這樣一個有助于消費﹑擴大內需的產品﹐在中國卻引發許多爭議﹐讓銀行界人士老大的不稿興。這個“桔生淮南則為桔﹐生于淮北則為枳”的現象﹐吸引著人們去探索一下“淮北”的土壤是否有什么問題。
大陸近年出現的信用卡套現現象值得關注﹐一種新職業號稱“信用卡仲介”的﹐都“很忙”﹐也“很瘋狂”。這些打著“理財公司”、“商貿公司”等招牌的公司﹐實際上是在做信用卡套現的業務。搜索“信用卡提現”,會發現80萬相關網頁。
信用卡套現的利潤非常豐厚,手續費去年是2%﹐翻倍套現更稿達13%。從事套現業務的人說,ABC時每天套現100萬﹐按1%的手續費算,每月利潤幾十萬。今年﹐手續費下降到了1%,翻倍套現降到9%。
辦理“套現業務”時﹐操作者采用虛假交易和真實交易兩種方式﹐兩種交易都在欺騙銀行。采用虛假交易時﹐套現人去合謀的公司﹐在信用卡接收機(POS)刷一下卡﹐好像是買東西一樣﹐公司就把現金支付給套現人﹐收取1%的手續費。
采用“真實交易”時﹐套現的人也去合謀的公司刷一下卡﹐買點什么東西﹐然后立即把購買的商品退回。在銀行看來﹐就是買東西﹐查也查不到。
*地上的“地下錢莊”﹖
在西方﹐信用卡可以幫學生買咖啡﹐在中國﹐信用卡成了變相借貸的利器。這個妙用的背后﹐除卻仲介人與商家合作﹑欺騙銀行的因素﹐它其實也是對銀行壟斷地位的一種挑戰﹐是一般市民﹑私人企業主﹑中小業主解決貸款難問題的一個出路﹐是一種在地上的“地下錢莊”。
中國銀行業人士承認對套現沒有解決的辦法﹐希望能盡快完善相關的法規。中國銀監會的人士稱,套現的本質是持卡者以消費的名義從銀行套取一定額度的貸款,是“涉嫌虛構事實的貸款詐騙”。但人們大可反問一句﹐是誰阻擋了人們直接去銀行取得貸款的呢﹖
順便說一句﹐當局對這些欺騙行為也許感到不很愜意﹐但也不會太反感﹔因為中國的GDP里﹐應該也有這些虛假購買所貢獻的一部份。@*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