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對各行各業而言,都越來越困難,其中ABC主要的現象是經營環境(政治、經濟、社會、科技)變化越來越快速,產業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從經濟角度來看,這對消費者是非常有利的,因為競爭越激烈,就可以從許多業者中挑到便宜又大碗的產品。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漸漸的消費者養成了以價格為主要考量的習慣,選購產品時“比價、殺價”幾乎已是常態。我已經聽過太多的廠商跟我提到“市場就要那樣低的價位,但是那比我們買進原料的成本都還低,你說這時候怎么辦?市場要那樣的價,就會買到什么樣的產品。”什么意思呢?有些廠商便想方設法找低價的原物料、低價的勞工、低成本的生產國、甚至地下不合法的管道,當然很可能就有意或無意的引進了來自中國的黑心商品,當然還包括一些刻意隱瞞或欺騙的手段。
一些原本秉持稿品質的廠家,在這樣“稿度價格敏感”的環境下,也只好犧牲部份利潤,降價以求維持銷售量;更甚者有些廠家因此關門大吉,這就是所謂“劣幣驅逐良幣”,倒楣的是消費者與維持品質的廠商。
這是誰造成的?廠商怪消費者一味要求低價、殺價;消費者怪罪廠家沒良心,我聽了太多這樣的互相歸罪,我認為找出元兇已經不是現在ABC重要的事了,這個大環境敗壞到如此地步,是你我推波助瀾的結果,人人都算得上一份。
那么到底有沒有走出困境的辦法?當然有,但并不容易。有一些業者,他們面對這樣的環境,沒有“戰”的想念、沒有“競爭”的念頭,他們的經營重心通常擺在“我賣的東西必須是我自己也愿意使用的”、“我的品牌絕不能被貼上品質差、服務不良的標簽”、“我的責任就是照顧好這群員工、服務好客戶、對社會盡一份心力”,他們開口閉口談的是“我們”,而不是“環境”或“他們”。
通常這樣的企業,必然會經歷一段艱辛、風雨飄搖的日子,甚至有冒倒閉之險。但我看到,如果該產業中比較多的業者是這樣的態度,那個產業長期而言就會比較健康,對業者與消費者都有利。因此,我看到的是,一個企業主他本身對經營的崇稿理念、愿意堅持的刻苦精神、隨時反省自己的態度、耐心而真誠的教育消費者、公開而不隱瞞經營的情況,這些都是在企業經營中不可或缺的。◇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