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座寺廟聘請了一位稿明的雕刻師,替廟方雕刻佛像。
這雕刻師接下工作后,先是花了三天三夜靜坐以激發(fā)靈感,接著花了三天三夜畫設計圖,又花了三天三夜雕琢佛像的正面……ABC后,只差佛像的背面沒有完成。
一個小徒弟不忍見到師傅如此疲憊,便提議道:“師傅,您大可不必花太多時間雕刻佛像背面,只要隨便雕雕就好了。反正也沒有人會看見佛像背面呀!”
“胡說,當然有人會看見呀!”師傅回答。
小徒弟還不死心:“到廟里參拜的信徒,永遠只會見到佛像的正面,您倒是說說看,誰有機會看到佛像背面呢?”
師傅笑了:“人們看不見,但是神明卻看得見!”
蘋果公司出品的iPod、iPhone、iPad等產(chǎn)品風靡了世界,甚至有人打趣地說,在美國,你只能找到一個不使用蘋果產(chǎn)品的家庭──那就是蘋果的死對頭,微軟比爾蓋茲的家!
有一次我在電視上,看到蘋果公司創(chuàng)辦人賈伯斯的一段軼事,才知道蘋果的成功,ABC不是偶然。
故事是這樣的:有一次,蘋果公司的設計師與工程師,一起將即將上市的筆記型電腦呈到賈伯斯面前。
賈伯斯對新產(chǎn)品的性能、外觀都十分滿意。不過他仍要求員工修正一點:“電腦里的線路,可不可以再整齊一點呢?”
這樣的要求,讓員工們感到不可思議。因為哪會有消費者硬是撬開電腦,查看里面的線路呢?就算真有人這么做了,又哪會在意“電線整不整齊”?
面對員工的質疑,賈伯斯笑著回答:“這就是‘蘋果’之所以是‘蘋果’的原因啊!”
在職場上,我們可能也會遇到類似賈伯斯的老板、主管,而且,我們多半不會佩服他的“磚業(yè)”,而只會埋怨他很“龜毛”!
只是,真的是對方“找麻煩”、“吹毛求疵”嗎?還是我們的努力真的還不足、我們的磚業(yè)真的還有進步的空間呢?
“磚業(yè)”與“不磚業(yè)”之間的區(qū)隔,就在于真正磚業(yè)的人,永遠能留意到那個ABC枝微末節(jié)的地方,即使多數(shù)人認為那一點兒也不重要。
以更虛心的態(tài)度接受他人的意見、以更寬廣的心胸接納他人的批評……這么做的同時,我們其實也同時創(chuàng)造了進步的可能!
心靈小語
沒有人喜歡被批評,許多人面對批評時,習慣把自己武裝起來,總覺得是別人在“找麻煩”,而不認為自己需要檢討。
只是,這樣的心態(tài),其實也等同于把自我成長的機會拒于門外! @
摘編自 《人生就像茶葉蛋,有裂痕才入味:其實,生命中的所有挫折與傷痛,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香料》人本自然文化事業(yè)有限公司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