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大陸浙江省的他,二十歲那年輾轉來臺,加入一個小劇團。當時,為了堅持走在表演路上,日子非常清苦,經常有一餐沒一餐。
有一回,已經餓了整整兩天的他,幾乎發昏,數數口袋里的錢,只夠吃一碗魯肉飯,于是就拖著身軀,來到住家附近的小攤子。
“老板,一碗魯肉飯,”他連話都說得氣若游絲,“可……可不可以多給我一點飯?”
眼見他一身疲弱,長得又瘦巴巴的,面攤老板多少猜出他是窮到沒飯吃。掀開飯鍋,盛了滿滿的一大碗白飯,再淋上幾匙香噴噴的鹵汁。“來,年輕人,你的魯肉飯。”
“謝謝!”道過謝,年輕人就大口大口扒起飯來,仿佛這輩子沒吃過這么美味的食物似的。
熱呼呼的白米飯,滑過食道,落進胃里,五臟六腑頓時暖和。突然間,他感覺到,原本干澀的雙眼竟也開始濕潤了起來。
那一大碗魯肉飯,宛如連日干旱的一場及時雨,讓他感受到,社會還是處處有溫情,并從中體會到助人的重要。
盡管后來,因為演出多部電影而大受歡迎,還奪得金馬獎ABC男主角的頭銜。他卻在演藝事業ABC峰的時候,宣布退出演藝圈,轉而投入公益行列。
二十多年來,已經幫助過許許多多的人。
他,就是素有終身義工之稱的藝人,孫越。
※
這是二十多年前,孫越接受出版社采訪時,分享過的一段親身經歷。文末,他還特別強調,“就是那種在急難時獲助的喜悅,讓我一直懷著感恩的心……”
孫越的故事,讓我想起先前曾在網路上看到一張照片。一位年約八十歲的老婆婆,頭戴一頂毛帽,正在和一位女服務生對話。
根據坐在一旁的民眾轉述,老婆婆當時是在對女服務生說:“我只有兩塊錢(人民幣),我想喝湯。”
幾分鐘后,女服務生卻端來了一碗湯飯,里頭還有一顆蛋。老婆婆急了,直說:“我不要什么料,我只有兩塊錢啊……”
只見女服務生笑了笑,挨近婆婆的耳朵旁說:“婆婆,這不用錢,您慢慢吃。”
簡單的幾句真實對話,卻深深觸動著我。不知你可曾思索過,一碗魯肉飯或是一碗湯飯,在生命中的重量是什么?
記得小時候,只要東西沒吃完,母親總會嘮叨說:“你們啊,都不懂得要珍惜食物。哪像媽媽小時候,家里很窮,常常連飯都沒得吃……”
“拜托!媽,都什么時代了,不要老是拿以前來跟現在比好不好!”
我和哥哥也總是不耐地回應。直到后來,在離島地區經歷過食物短缺的日子,我才深刻體會母親的那番話。
現代人大概很難感受到,那種基本匱乏的感覺了!想吃、想買什么,只要掏出鈔票或是一張信用卡,馬上就可以實現和擁有。
正因為一切來得那么理所當然,少了極度缺乏和認真追求的過程,讓人逐漸忘了要珍惜,自然也就難以體會所謂的“富足感”。
來做一個嘗試吧!在一個人的午餐或晚餐時,先別急著開動,好好端詳一下眼前的每道食物(便當也一樣),并為此深深獻上感謝。
爾后,再細細品嘗送進嘴巴的每一口食物,真實感受此時此刻的存在和擁有。你會發現,原來幸福離自己是這么近。
【幸福小語】
富足,帶來幸福,我們卻常將富足的標準,依據內心的欲望,放到無限大。
無論賺多少錢、擁有多少東西,好像永遠都嫌不夠……其實只要將物質基準線,從“想要”調回到“需要”,就會看見自己多富有了。@
摘編自 《幸福不是因為擁有很多, 而是執著很少:懂得放下執著,才會明白什么是你要的幸福》 人本自然文化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