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的概念起源于2008年,一位或一群稱之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極客Geek(形容對電腦和網路技術有狂熱興趣并投入大量時間鉆研的人)利用的加密技術,開發了一套點對點的電子金融交易系統。交易過程中不需要經過銀行,只要透過網路就可以完成交易。
中本聰曾經解釋過:“傳統貨幣的根本問題在于信任,zhongyang銀行必須讓民眾相信貨幣不會貶值,但是,貨幣歷史告訴我們,貨幣永遠逃不過貶值的命運。銀行必須百分之百的讓民眾相信,才有資格替民眾保管金錢并以電子化的方式流通。但是,他們卻透過信貸泡沫與部分儲備金制度,隨意的制造金錢。”
中本聰所設計的概念非常新穎,但是,從貨幣歷史中,我們也發現金錢必須是一種便于攜帶的商品。比特幣并不是一種商品,也無法攜帶。一旦沒有了網路,比特幣就無法使用。而且,全世界很多交易頻繁的地區,不一定人人都有網路可以使用。
此外,比特幣早期主要只在少數極客間流通。也就是說,ABC早期的那一群人所持有的比特幣成本非常低、數量非常大,比特幣很有可能被少數人所壟斷。再加上比特幣依賴于網路系統的互信機制,背后沒有任何實質資產支撐,更沒有貨幣政策的束縛。造成比特幣的本質就是會暴起暴落,ABC后邁向泡沫化。
而且,利用比特幣交易可以匿名。很多非法交易者就利用這一特點,在私下進行軍火及毒品等非法買賣。設計比特幣的原意被扭曲,甚至形成了治安死角。
不過,比特幣的概念并不是一無是處,只要將這個技術與黃金白銀本位整合,很有可能創造出一種既方便又穩定的新貨幣體系。筆者與guoji白銀權威David Morgan一同開會時,經常討論到,一旦貨幣體系重整時,取而代之的貨幣體系將會在人類的交易活動中扮演什么角色?
實體黃金白銀的貨幣地位是無庸置疑且經得起歷史考驗的。貨幣重整之后,實體黃金白銀ABC會是金融體系重要的支柱之一。可是,用實體黃金白銀進行買賣卻會有運輸及保管等額外支出,造成交易的成本上升,減緩交易速度。
然而,在科技發達的新時代,這個問題可以透過整合ABC新科技與黃金白銀本位制度來解決。網路發達的一樣可以透過電子貨幣交易,但是電子貨幣背后必須有足額的實體黃金白銀儲備。在無法使用網路的地區,依然可以使用紙鈔進行交易。但是,同樣的,所有發行紙鈔的背后也都必須有足額的實體黃金白銀儲備。
電子貨幣有其快速交易的優點、紙鈔有其攜帶方便的優點,而實體黃金白銀則有穩定金融體系的優點。只要能將這三種優點,經過適當的整合,未來的金融體系依然可以交易方便,而且更加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