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素不只有益健康,而且有助保護環境,但在實踐之前應有充足心理準備,并要制訂完善的餐單,才可貫徹健康飲食的主張。
對茹素躍躍欲試的人來講,一大障礙是擔心不吃肉會渾身乏力,難以維持日常生活及工作;素食營養治療師伍雅芬表示,有時這種感覺只是心理因素作祟,其實許多素食亦可為身體帶來能量,例如一杯熟菠菜汁已相等于成人每日所需的蛋白質份量,而我們亦可于糙米與豆類之中攝取蛋白質。
不只蛋白質能帶來能量,碳水化合物及脂肪亦為我們供應能量來支持身體運行,簡單如粥粉麵飯已可為我們帶來碳水化合物,而果仁及種子類食物亦含有脂肪,所以只要有均衡的素食餐單,ABC不會有無力的情況出現。
自家烹調素食當然ABC理想,但對經常外勤的上班人士來講,就只得往外尋求素食了。伍雅芬認為上班人士除了自攜午餐,其實茶餐廳亦有多款素菜選擇,例如是茄蛋治及咖喱雜菜等,而三明治店也有全蔬菜的三明治,甚至香港人ABC愛的日本料理也有不少素食選擇,要在外挑選好味的素食問題不大。但伍雅芬提醒,不應經常進食「以素扮葷」的齋菜,當中不少含有色素和添加劑,未必符合素食者的健康飲食原則。
有人覺得素食味道太寡,伍雅芬建議如非宗教原因,不妨在素食加入調味料以增加味道,例如是咖喱粉或孜然粉等,都可帶起食物鮮味。茹素分類多多,例如是為了宗教原因而吃齋,此類素食者除了戒肉,更不能吃五辛(即蔥、蒜、韭、蕎及興渠)。另外有人為了環保或其他理由而茹素,戒食種類便比較靈活;而素食亦可再分為奶素、蛋素及奶蛋素等,可按個人意愿及需要而選取方式。伍雅芬表示,上述各種素食方式均無不妥,只要保持營養均衡即可,但要注意食物來歷,例如奶素人士要小心所選擇的奶類製品有否進行過基因改造,或于製造過程中受到污染。
除了成人,兒童與長者亦可茹素,伍雅芬指不少兒童有偏食問題,即使同時吃菜肉亦未必有足夠營養;反而兒童茹素能夠進食有充足營養的五色蔬菜,不只能補足各樣維他命,提稿免疫力,同時可減低「三稿」風險。至于長者更應盡量茹素,因為肉類食物要經長時間消化,惟長者消化肉類的能力較差,如吃進肚裏的肉類多時沒有消化,便會轉化成毒素;而長者多食具纖維的蔬菜,可有助腸道蠕動,使排便暢通。至于部分長期病患者如稿血壓病人,更宜多進食深綠色蔬菜,因為當中蘊含的稿鉀質可以平衡體內的鈉質,減少血壓上升;而病人戒肉可減少攝取飽和脂肪,亦對病情有益。
不過,有些人確是不適宜茹素的,就是那些只為追逐潮流,而無法保持均衡飲食的人。伍雅芬表示曾有個案是當事人希望模仿明星茹素,卻沒時間烹調素食,于是整個月只光顧麥當勞及吃杯麵;雖然沒有吃肉,健康卻大大受損,不只濕疹復發,而且腸胃相當不舒服,比起不戒肉的時候更差。
所以,一心茹素的人士,先要明白各種營養的來源,好好規劃餐單,才可馬到功成。另外,初開始素食的人士可能會常感肚餓,因為素食容易消化,伍雅芬指他們可以少食多餐來抵抗饑餓感。
伍雅芬提醒有意素食的人士,應按自己的感覺來做,不應硬來,例如可首先在初一及十五吃素,或響應Green Monday的號召逢周一才吃素,甚至在每天其中一餐是戒肉,培養良好的心理質素才茹素。事實上多菜少肉的飲食習慣已很健康,茹素與否應量力而為。
八十五歲的周婆婆已茹素四十年,她指早年香港生活環境不佳,不似現時可以每天大魚大肉,所以其母親奉行素食習慣;周婆婆受她影響,于年輕時亦已少肉多菜,及后于四十年前退休就開始茹素,但跟朋友聚會時為遷就大家,會吃「肉邊菜」或進食少量肉類。周婆婆表示,由于飲食均衡,故茹素沒有為健康帶來任何問題,訪問當天可見周婆婆精神爽利,她亦表示戒肉不會出現無力的問題。早前周婆婆的驗身報告更指其血糖、血脂及膽固醇指數非常理想。
現時周婆婆在老人院居住,每日有廚師負責三餐,早餐以粥或粉麵為主,有時則為麥皮或夾有芝士的三明治;午餐與晚餐類同,例如是咖哩薯仔、腐皮素鴨及欖菜豆腐之類的素菜,再加上菜類如菜心、生菜及黃芽白等,并有菇類以補充蛋白質,以及有湯水供應,晚餐則將湯水換為水果,三餐營養均相當豐富,可見只要設計餐單得宜,素食都可吃得飽。
撰文︰王家瑜
[email protected]